梅苑双语网

夏季农村儿童溺水高发,如何筑牢暑期安全防线?

夏季农村安全教育

夏季农村安全教育

夏季是农村生产生活的高峰期,也是各类安全事故的易发期,随着气温升高、降水增多,农村地区面临溺水、火灾、触电、中暑、交通等多重安全风险,加强农村安全教育,提升村民的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是保障生命财产安全、建设平安乡村的重要举措,以下从重点领域、预防措施及应急处理三个方面,系统阐述夏季农村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

重点领域安全风险及预防措施

防溺水安全:筑牢“生命防线”

夏季农村儿童溺水事故高发,主要原因是野外危险水域(如池塘、河流、水坑)缺乏防护设施,儿童监护不到位。

  • 风险点:儿童独自嬉水、下河游泳;农用灌溉渠水位变化;暴雨后积水区域。
  • 预防措施
    • 加强监护:家长需履行监护责任,不让儿童单独外出,尤其远离危险水域。
    • 设置警示:在村内危险水域周边设置“禁止游泳”“水深危险”等警示牌,加装防护栏。
    • 普及技能:通过村广播、宣传栏等普及“六不准”(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等),教授 basic 自救方法(如保持冷静、大声呼救、尝试仰漂)。

消防安全:严防“火患蔓延”

夏季高温干燥,农村用火用电用气频繁,火灾风险显著增加。

  • 风险点:麦收秸秆焚烧、厨房燃气泄漏、电器线路老化、蚊香使用不当。
  • 预防措施
    • 秸秆处理:严禁露天焚烧秸秆,推广秸秆还田或集中回收,避免引发火灾。
    • 用火用电:定期检查电线电路,不私拉乱接;使用燃气时保持通风,人离火熄;蚊香远离可燃物。
    • 消防设施:村内配备灭火器、消防水带,组织村民开展消防演练,掌握初期火灾扑救方法。

用电安全:警惕“无形杀手”

夏季农村用电负荷增大,加之雷雨天气增多,触电事故风险上升。

  • 风险点:湿手操作电器、电线破损、违规使用大功率电器、雷雨时使用太阳能热水器。
  • 预防措施
    • 规范用电:购买合格电器产品,不超负荷用电;破损电线及时更换,安装漏电保护器。
    • 防雷知识:雷雨天气尽量不使用电器,拔掉电源插头;太阳能热水器需安装防雷装置,避免淋浴。
    • 应急处理:发现有人触电,立即切断电源或用干燥木棍挑开电线,切勿直接用手拉拽。

交通安全:守护“出行平安”

农村道路狭窄、交通标志不完善,夏季农忙时节农机车辆增多,交通事故频发。

  • 风险点:农用车辆违规载人、无证驾驶、酒后驾驶、儿童在道路玩耍。
  • 预防措施
    • 车辆管理:严禁农用车辆载人,定期检查刹车、灯光等安全装置;驾驶人员需持证上岗。
    • 行人安全:教育儿童不在马路上追逐打闹,过马路走斑马线或人行天桥。
    • 宣传引导:通过“大喇叭”、宣传车等方式普及交通法规,拒绝“酒驾”“超载”。

夏季农村安全应急处理指南

事故发生后,科学有效的应急处理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以下是常见事故的应急措施:

事故类型 应急处理步骤
溺水事故 立即呼救并拨打120;2. 若有救援设备,抛掷救生圈、绳索;3. 将溺水者救上岸后,清除口鼻异物,进行心肺复苏。
中暑 迅速转移至阴凉通风处;2. 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降温;3. 轻症者饮用淡盐水,重症者立即送医。
触电事故 立即切断电源;2. 将伤者移至安全区域,检查呼吸心跳;3. 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并送医。
火灾事故 立即拨打119,说明火灾地点及原因;2. 用灭火器初期灭火,优先切断电源和燃气;3. 迅速疏散人员,弯腰低姿逃生。

安全教育实施路径

  1. 宣传多样化:利用村广播、宣传栏、微信群、短视频等载体,定期推送安全知识;结合“安全生产月”“防灾减灾日”开展主题活动,如安全知识竞赛、应急演练。
  2. 责任网格化:建立“村干部+网格员+志愿者”三级安全责任体系,定期排查安全隐患,重点走访独居老人、留守儿童家庭。
  3. 培训常态化:邀请消防、电力等部门专业人员进村授课,演示急救技能;组织村民参与灭火器使用、心肺复苏等实操培训。

相关问答FAQs

问:夏季农村如何预防儿童溺水?
答:预防儿童溺水需做到“三不”和“两要”:家长“不让孩子独自外出”“不让孩子到无人看管的水域玩耍”“不让孩子盲目下水救人”;村集体“要在危险水域设置警示牌和防护设施”“要定期组织巡查”,通过趣味动画、情景模拟等方式,向儿童普及防溺水知识,提高其安全意识。

问:遭遇雷雨天气时,农村居民有哪些注意事项?
答:雷雨天气应避免在空旷地带、大树、电线杆下停留;远离金属物体(如晾衣架、天线);家中尽量不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拔掉电器电源插头;若在田间劳作,应立即停止作业,到低洼处躲避,注意防范山洪、滑坡等次生灾害。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