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民办教育改革发展的最新政策精神,全面提升全省民办教育管理者的政策理论水平和实践操作能力,由省教育厅主办的“全省民办教育政策培训班”于近日在省教育行政学院正式开班,本次培训旨在通过系统解读政策、分享典型案例、研讨发展难题,推动全省民办教育规范健康高质量发展,为建设教育强省贡献民办教育力量。

培训背景与目标
近年来,我国民办教育进入规范发展的新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等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为民办教育划定了清晰的法律边界和发展路径,为帮助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民办学校准确把握政策内涵,破解政策落地中的堵点难点,本次培训班应运而生,培训以“学政策、明方向、促规范、谋发展”为主题,聚焦民办教育分类管理、党建工作、财务管理、规范办学等核心议题,力求通过精准化、专业化的培训,推动全省民办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与课程设计
本次培训为期五天,采用“专家授课+案例分析+分组研讨+实地考察”的多元化教学模式,内容丰富、重点突出,课程设置紧扣政策热点与实践需求,主要涵盖以下模块:
(一)政策解读与法规宣讲
邀请省教育厅政策法规处、发展规划处相关负责人,深入解读《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关于规范民办义务教育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的核心精神,重点讲解民办学校分类登记、财务资产、监督管理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帮助学员准确理解“非营利性与营利性分类管理”“公办民办学校平等对待”等关键政策。
(二)党建与规范办学专题
围绕“坚持和加强党对民办教育的全面领导”主题,培训设置了民办学校党建工作实务课程,涵盖党组织设置、党员发展、党建与业务融合等内容,结合近年来民办教育领域典型案例,剖析招生乱象、违规收费、教学质量不达标等问题的整改措施,强化依法依规办学意识。
(三)财务管理与风险防控
针对民办学校普遍关注的财务与资产管理问题,培训邀请了资深财务专家和审计人员,讲解非营利性与营利性民办学校的会计核算、财务审计、年度检查等规范要求,并通过案例演示如何识别和化解财务风险,引导学校建立健康的运行机制。
(四)分类发展与质量提升
为推动民办学校特色化发展,培训设置了“民办学校内涵建设”“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课后服务创新”等专题,邀请知名民办学校校长分享办学经验,探讨如何在分类管理框架下找准定位、提升质量,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教育需求。
培训特色与学员反馈
本次培训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突出“实战性”与“互动性”,通过分组研讨,学员围绕“民办义务教育在校生规模调控”“民办学校退出机制实施”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入交流,形成了一批具有参考价值的研讨成果,培训班还组织学员参观了省内优质民办学校,实地考察其党建、教学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情况,为学员提供了直观的学习样本。
来自某民办中学的校长李明表示:“此次培训让我对分类管理政策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特别是财务管理和风险防控课程,为我们学校规范发展提供了实用指导。”另一位学员、市教育局民办教育科负责人张华则认为:“分组研讨环节让我们有机会与同行交流经验,破解了日常工作中的一些困惑,受益匪浅。”
培训成效与未来展望
通过系统培训,全省民办教育管理者和办学者的政策执行力显著提升,对民办教育规范发展的方向和路径更加明确,下一步,省教育厅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建立常态化政策培训机制,持续跟踪民办学校政策落实情况,同时加强督导检查,确保各项政策落地见效。
民办教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本次培训班的成功举办,为全省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能,全省民办教育系统将以更加坚定的信心、更加务实的举措,推动民办教育在规范中发展、在发展中提质,为加快建设教育强省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问答FAQs
问:本次培训的主要对象是谁?
答:本次培训的主要对象包括各市教育局分管民办教育的负责人、民办教育科(股)长,以及全省各级各类民办学校(含幼儿园、中小学、高校)的校长(院长)、党组织书记和财务负责人,培训旨在覆盖民办教育管理的关键岗位,确保政策传导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问:民办学校在分类登记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答:民办学校在分类登记时应重点关注以下问题:一是明确学校属性,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不得实施义务阶段教育,营利性民办学校需严格履行审批程序;二是规范资产处置,分类登记前的资产需经第三方审计机构评估,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三是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明确决策机构、执行机构和监督机构的权责划分,建议学校在登记前咨询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确保流程合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