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将教育惠民政策作为改善民生、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抓手,通过一系列精准有效的措施,确保政策红利惠及每一个家庭,推动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政策执行:精准施策,覆盖全学段
我县教育惠民政策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及高等教育各学段,形成了“幼有所育、学有所教”的保障体系,在学前教育阶段,实施普惠性幼儿园奖补政策,对普惠性民办园按每生每年2000元标准给予补助,目前全县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92.3%,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义务教育阶段,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补助,2025年累计补助学生1.2万人次,资金达1800万元,高中阶段,实施国家助学金和免学费政策,覆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农村学生,助学金标准为平均每生每年2000元,免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年2300元,高等教育阶段,通过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费减免等方式,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入学,2025年发放助学贷款3200万元,惠及学生4500余人。
资金管理:规范透明,保障实效
为确保教育惠民资金专款专用,我县建立了“申请—审核—公示—拨付—监督”全流程管理机制,资金拨付实行“直达”模式,通过财政“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学生或家长账户,减少中间环节,杜绝截留挪用,定期对资金使用情况进行专项审计和绩效评价,公开政策文件、补助名单、资金额度等信息,主动接受社会监督,2025年,全县教育惠民资金支出达5600万元,惠及学生2.8万人次,资金拨付及时率、准确率达100%。
监督机制:多维联动,筑牢防线
我县构建了“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监督网络,教育部门联合财政、审计等部门开展常态化督查,重点核查政策落实、资金使用、学生资格等情况;各学校设立举报电话和意见箱,畅通反馈渠道;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家长代表参与监督,定期召开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通过“线上+线下”宣传方式,利用微信公众号、家长会、宣传栏等载体,普及政策内容、申请流程和监督渠道,确保政策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实施成效:惠及民生,促进公平
教育惠民政策的落地生根,显著提升了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和幸福感,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辍学问题得到根本解决,义务教育巩固率连续三年保持在99.8%以上;普惠性教育资源持续扩大,农村地区学前教育学位增加2000余个;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充分保障,残疾儿童入学率达99.2%,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85%,教育公平的扎实推进,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更多高素质人才。
教育惠民政策执行情况概览表
| 学段 | 主要政策 | 2025年资金投入 | 受益学生人次 |
|---|---|---|---|
| 学前教育 | 普惠性幼儿园奖补 | 800万元 | 5万 |
| 义务教育 | “两免一补” | 1800万元 | 2万 |
| 高中教育 | 国家助学金、免学费 | 2000万元 | 8000 |
| 高等教育 | 生源地助学贷款 | 3200万元 | 4500 |
FAQs
问:如何申请教育惠民补助?需要哪些材料?
答:学生或家长可通过所在学校领取申请表,填写后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如低保证、残疾证、突发困难证明等)、身份证复印件等材料,由学校审核公示后上报教育部门审批,具体流程可咨询所在学校或县教育局学生资助管理中心(电话:XXX-XXXXXXX)。
问:教育惠民资金如何发放?是否会被截留?
答:补助资金通过财政“一卡通”直接发放至学生或家长银行账户,全程由财政、教育部门监督,学校不经手现金,资金发放名单会在学校公示栏和教育局官网公示,接受社会监督,确保截留挪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