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近年来持续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密集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教育政策法规,覆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民办教育等多个领域,旨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以下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民办教育规范及教育保障四个方面,对广州市最新教育政策法规进行梳理解读。

基础教育:促进优质均衡,落实“双减”提质
基础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基石,广州市重点围绕“优质均衡”和“双减”政策落地,推出系列举措。
学位保障与集团化办学
2025年,广州市教育局印发《广州市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市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覆盖率将达80%以上,通过“名校+新校”“名校+弱校”等模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实施“中小学幼儿园建设计划”,2025-2025年计划新建改扩建中小学184所,新增学位16.2万个,重点解决人口密集区域“入学难”问题。
“双减”政策深化与课后服务
在“双减”背景下,广州市出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细则》,要求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家庭书面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平均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推行“5+2”课后服务模式(每周5天、每天至少2小时),覆盖全市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服务内容包含学业辅导、兴趣拓展、体育艺术活动等,并严禁课后服务变相补课。
教育评价改革
广州市严格落实《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科学评价体系,在学生评价中,弱化分数排名,强化品德发展、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劳动实践等过程性评价;在教师评价中,将参与课后服务、跨学科教学等纳入考核指标,引导教师聚焦育人主业。
职业教育:深化产教融合,服务产业发展
作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广州市以职业教育赋能产业升级,出台《广州市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5年)》,明确“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深度融合”的发展路径。
校企合作与人才培养
计划提出,重点建设10个市级产教融合型行业、20个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鼓励职业院校与龙头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与广州地铁集团合作开设“订单班”,实现“入学即入岗、毕业即就业”;推行“1+X”证书制度(学历证书+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课程体系,提升学生岗位适应能力。
中高职贯通培养
广州市扩大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试点范围,2025年试点专业达80个,覆盖智能制造、信息技术、健康服务等重点领域,学生完成3年中职学习后,通过转段考核可直接进入对口高职院校学习2年,打通技能人才成长“快车道”。
民办职业教育规范
针对民办职业教育机构,广州市出台《民办职业教育学校设置标准》,明确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安全管理等要求,规范招生行为和收费标准,严禁“虚假宣传”“乱收费”等现象,推动民办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民办教育:分类管理规范,促进健康发展
民办教育是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坚持“分类管理、公益导向”原则,出台《广州市民办教育分类登记管理办法》,规范民办学校设立、变更与退出机制。
分类登记与差异化扶持
民办学校分为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两类,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优惠、用地政策等;营利性民办学校则实行市场调节价,但需明确收费标准并报相关部门备案,对于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严格落实“公民同招”“免试入学”政策,严禁掐尖招生,规范招生范围和流程。
财务监管与质量评估
建立民办学校财务审计和信息公开制度,要求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每年向社会公布财务状况、办学质量报告;实施民办学校办学质量评估评估,评估结果与招生计划、财政补贴挂钩,对评估不合格的学校责令整改,直至终止办学。
教育保障:强化师资建设,推进数字化转型
教师队伍建设
广州市实施“强师工程”,出台《广州市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提出到2025年,幼儿园、小学、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分别达90%、95%、90%以上;建立教师“县管校聘”改革,推动教师在区域内合理流动;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
教育数字化转型
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实施《广州市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计划》,建设市级教育大数据平台,整合学籍管理、教学质量监测、教育资源服务等数据;推动100所中小学“智慧校园”试点,推广AI作业批改、虚拟实验教学等应用,提升教育治理和教学效率。
表:广州市2025-2025年教育重点政策概览
| 领域 | 政策名称 | 核心目标 | |
|---|---|---|---|
| 基础教育 | 中小学幼儿园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 |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 | 2025年集团化办学覆盖80%以上,新建改扩建学校184所 |
| 职业教育 | 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5) | 深化产教融合,服务产业升级 | 建设20个产教融合基地,推广“1+X”证书制度 |
| 民办教育 | 民办教育分类登记管理办法 | 规范民办学校办学行为 | 实施公民同招,强化财务监管与质量评估 |
| 教育保障 | 新时代基础教育强师计划 | 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 提高教师学历标准,完善待遇保障机制 |
相关问答FAQs
Q1:广州市如何保障“双减”政策下课后服务的质量?
A:广州市通过“三保障”确保课后服务质量:一是保障师资,以学校教师为主,同时聘请退休教师、专业人员及志愿者参与;二是保障内容,建立“基础+拓展”课程体系,包含课业辅导、体育艺术、科普实践等,严禁变相补课;三是保障监督,将课后服务纳入教育督导评估,定期开展家长满意度调查,对服务不力的学校进行通报整改。
Q2: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与营利性民办学校在政策上有何区别?
A:主要区别体现在三方面:一是办学收益,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办学结余全部用于办学,不得分配;营利性民办学校可取得办学收益;二是政策支持,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享受税收优惠、用地划拨等公办学校同等政策,营利性民办学校则实行市场化定价;三是收费管理,非营利性民办学校收费标准实行政府指导价或备案制,营利性民办学校实行市场调节价,但需公示并接受监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