耒阳市教育局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始终坚持以师生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为首要目标,严格落实国家、省、市各级疫情防控决策部署,结合教育系统实际,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科学、精准、有效的抗疫政策,全力保障校园安全稳定和教育教学秩序有序推进。

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压实防控责任
教育局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疫情防控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应急处置组、物资保障组、教学协调组等专项工作组,形成“统一指挥、分级负责、部门协同、家校联动”的工作机制,制定《耒阳市教育系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校园突发疫情应急处置预案》等10余项制度,明确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培训机构)的主体责任,校长为第一责任人,将防控任务细化到班级、落实到个人,建立“日报告、零报告”制度,确保信息畅通、响应迅速,联合卫健、市场监管等部门,定期对校园防控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发现问题立行立改,筑牢校园疫情防控屏障。
严格校园管理措施,筑牢安全防线
把好校门入口关
校园实行封闭式管理,校外无关人员一律不准进入,确需入校的严格落实“测温+扫码+登记+戴口罩”制度,师生员工入校时需核验身份、检测体温,体温异常者禁止入校并按流程处置。
加强健康监测
建立师生员工健康档案,每日通过“湖南省居民健康码”系统上报健康状况,对有发热、咳嗽等症状者,要求及时就医并凭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返校,重点关注从中高风险地区返耒人员,严格落实“居家隔离+核酸检测”等管控措施。
强化环境整治与消杀
每日对教室、食堂、宿舍、图书馆等重点区域进行通风消毒,保持环境清洁卫生,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规范垃圾收集处理,食堂实行错峰就餐、单向就坐,避免人员聚集。
应急处置流程
制定校园疫情突发情况处置流程,一旦发现疑似病例,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第一时间隔离、上报、转运,并配合疾控部门开展流调、消杀等工作,确保疫情不扩散。
优化线上线下教学衔接,保障教育质量
灵活调整教学方式
根据疫情形势,动态调整教学安排,疫情严重时,全面启动线上教学,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耒阳云课堂”等渠道,开展“停课不停学”;低风险地区则有序恢复线下教学,同时做好线上线下教学无缝衔接。
加强线上教学管理
制定《线上教学实施方案》,明确课程设置、教学进度和考核方式,要求教师通过微信群、钉钉等平台开展直播授课、作业批改和答疑辅导,确保教学质量,关注学生用眼健康,控制线上教学时长,增加课间休息和体育锻炼时间。
做好返校后辅导
针对线上教学期间学生可能存在的学习短板,开学后组织“一对一”帮扶和集中辅导,利用课后服务时间查漏补缺,确保学生学习进度不受影响。
强化宣传引导与人文关怀
普及防控知识
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家长群等多种渠道,宣传疫情防控知识、疫苗接种政策和心理健康常识,引导师生科学防疫,养成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的良好习惯。
关注心理健康
开通心理援助热线,组织专业心理教师为师生提供心理疏导服务,缓解疫情带来的焦虑情绪,开展“阳光成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
保障特殊群体需求
对家庭困难学生、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落实资助政策,提供学习设备和网络支持,确保“一个都不能少”。
疫苗接种与物资保障
推进疫苗接种
按照“应接尽接、应早尽早”原则,有序组织12岁以上师生员工接种新冠疫苗,建立校园免疫屏障,截至2025年底,全市教职工疫苗接种率达100%,学生接种率达95%以上。
储备防控物资
建立校园防疫物资储备清单,按师生人数储备足量的口罩、消毒液、体温计、防护服等物资,确保满足30天应急需求,定期检查物资保质期,及时补充更新。
政策实施成效
通过上述措施,耒阳市教育局有效控制了校园疫情传播风险,保障了师生身体健康,2025年全市各级各类学校未发生聚集性疫情,线上线下教学切换有序,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家长和社会对校园疫情防控工作的满意度达98%以上,为全市疫情防控大局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关问答FAQs
问:疫情期间,学生因隔离无法到校上课,学校如何保障其学习权益?
答:学校会为隔离学生建立“一生一档”,安排任课教师通过线上方式单独授课,提供课程直播、录播回放和作业批改服务,班主任每日与学生及家长沟通,了解学习情况和生活需求,确保隔离期间“停课不停学”。
问:校园疫情防控物资如何保障?如果物资短缺怎么办?
答:教育局统筹协调,通过政府采购、社会捐赠等方式保障物资供应,各校按标准设立物资储备室,建立出入库登记制度,若出现临时短缺,教育局将启动应急调配机制,从其他学校或市级储备库调拨物资,确保校园防控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