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笑飞作文方法是一种系统化、可操作性强的写作指导体系,旨在帮助学生快速提升作文能力,该方法结合了认知心理学与写作教学实践,通过模块化训练和思维工具,让写作从“无从下笔”变为“有章可循”,以下从核心原则、训练步骤、实用工具三个方面展开介绍。

核心原则:从“内容”到“结构”的双向突破
孙笑飞作文方法强调“内容为王,结构为骨”,认为好作文需同时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的问题。 积累:生活化素材库
主张从学生真实生活经验出发,建立“个人素材库”,通过“五感观察法”(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记录日常细节,如“奶奶煮粥时蒸汽模糊了眼镜”“雨后泥土混着青草的气息”,避免空泛抒情。
2. 结构逻辑:三段式框架升级**
在传统“总分总”基础上,细化出“凤头—猪肚—豹尾”的具体操作:
- 凤头:用“悬念法”(如“那把钥匙,我藏了十年”)、“场景法”(如“蝉鸣刺破夏日的午后,他站在门口,手里攥着皱巴巴的通知书”)快速抓人眼球;
- 猪肚:通过“因果链”(事件起因→发展→高潮→结果)或“对比法”(如“曾经的胆怯与此刻的勇敢”)展开内容;
- 豹尾:用“余韵法”(如“路灯把影子拉得很长,我知道,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或“点题法”升华主题。
训练步骤:四阶进阶式写作能力培养
该方法将写作训练分为“模仿—拆解—重组—创新”四个阶段,适合不同水平的学生循序渐进。
第一阶段:模仿经典,积累“语感”
选取名家片段(如朱自清《春》的比喻、鲁迅《故乡》的环境描写),进行“仿写练习”,模仿“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写“柳条、槐树、杨树,你挽着我,我挨着你,都抽出了嫩绿的芽”。
第二阶段:拆解范文,掌握“逻辑”
用“思维导图”分析范文结构,标注出“开头技巧”“段落过渡句”“结尾方法”,拆解《背影》时,重点梳理“四次背影”的递进关系,理解“细节描写如何推动情感”。
第三阶段:重组素材,训练“表达”
提供主题词(如“成长”“温暖”),让学生从素材库中筛选3个相关事件,按“主次+详略”重组,写“成长”可选“第一次学骑车(详)、一次失败的考试(次)、帮妈妈做家务(略)”,通过“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第四阶段:创新突破,形成“风格”
鼓励学生融入个人思考,尝试“视角创新”(如以“一只流浪狗的视角”看城市生活)或“文体创新”(如用日记体、书信体写议论文)。
实用工具:让写作“可视化”
孙笑飞方法推荐两类工具,降低写作门槛:
-
“问题清单”法
动笔前回答5个问题,明确写作方向:
| 问题 | 示例(主题:“难忘的一件事”) |
|---------------------|---------------------------------------------|
| 1. 核心事件是什么? | 和爸爸一起爬山迷路 |
| 2. 最感动的细节? | 爸爸把唯一的矿泉水递给我,自己嘴唇干裂 |
| 3. 情感变化线索? | 兴奋→焦急→温暖→愧疚 |
| 4. 如何突出主题? | 通过“迷路”中的互助,体现“父爱如山” |
| 5. 结尾如何升华? | 那座山不高,却成了我心中最高的峰 | -
“过渡句公式”
解决段落衔接生硬问题,常用公式:- 时间过渡:“刚……就……”“当……时……”
- 逻辑过渡:“不仅……更……”“之所以……是因为……”
相关问答FAQs
Q1:孙笑飞作文方法适合小学生吗?
A:适合,该方法特别强调“生活化素材”和“模块化训练”,小学生可通过“五感观察法”积累简单素材,用“三段式框架”组织内容,逐步建立写作信心,写“我的妈妈”时,引导孩子记录“妈妈早上为我系围裙时手指的面粉”“深夜帮我盖被子的动作”,细节真实即可打动人。
Q2:如何避免作文模板化?
A:模板是基础,但需通过“创新突破”阶段打破,鼓励学生在掌握结构后,加入个人独特体验和思考,写“友谊”时,不局限于“借橡皮、送作业”,可写“和朋友因误会争吵后,发现他偷偷在我桌洞里放了道歉纸条”,用“反套路”细节体现真情实感,避免千篇一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