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2025年大班禁毒安全教育,家长最该教孩子防什么?

大班禁毒安全教育是幼儿园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5-6岁幼儿的认知特点和行为习惯,通过科学化、系统化、趣味化的教育活动,帮助幼儿建立远离毒品的初步意识,掌握基本的自我保护技能,为健康成长奠定坚实基础,这一阶段的教育不仅关乎幼儿个体安全,更是构建全民禁毒防线的源头工程,对培养健康向上的社会风尚具有深远意义。

大班禁毒安全教育

大班禁毒安全教育的核心目标

大班禁毒安全教育需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以“认知启蒙、态度引导、行为培养”为三大核心目标,在认知层面,帮助幼儿初步了解毒品的危害性,识别常见毒品的伪装形式,如色彩鲜艳的“糖果”“饮料”“贴纸”等;在态度层面,培养幼儿对毒品的好奇心和抵触心理,树立“远离毒品、保护自己”的坚定信念;在行为层面,训练幼儿在陌生环境下拒绝不明物品、及时向成人求助的应对能力,通过多维度教育引导,使幼儿形成“识毒、防毒、拒毒”的初步意识体系。

的多维设计

(一)知识普及:化抽象为具体

针对幼儿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禁毒知识教育需避免生硬说教,采用“实物展示+情景模拟+故事渗透”的方式,通过展示真实的毒品模型(仿真)与普通食品的对比,让幼儿直观感受“有些漂亮的东西可能危险”;利用绘本故事《小熊不乱吃东西》,以主人公拒绝陌生人“特殊糖果”的经历,传递“不明物品不能碰”的安全准则,结合幼儿熟悉的“红绿灯”游戏,设计“安全行为信号灯”:绿灯代表“妈妈给的食物可以吃”,黄灯代表“不认识的人给的东西要问大人”,红灯代表“陌生人强行给的东西要立刻离开”。

(二)技能培养:从模拟到实践

拒毒技能的训练需注重情景化演练,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强化幼儿的实际应对能力,在“陌生人敲门”“小朋友分享不明零食”等模拟场景中,引导幼儿练习坚定说“不”、迅速离开、报告老师等具体动作,结合“身体接触安全”教育,延伸“物品接触安全”规则,明确“三不原则”:不随意捡拾地上的物品,不轻易接受他人的食物和饮料,不尝试味道奇怪的“新奇玩意儿”,为帮助幼儿记忆,可将技能要点编成朗朗上口的儿歌:“陌生人给糖糖,摇摇小手说不要;遇到危险别慌张,马上找老师帮忙忙。”

(三)家园协同:构建教育共同体

家庭是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阵地,需通过家园共育形成教育合力,幼儿园可通过家长会、宣传栏、微信群等渠道,向家长普及禁毒安全知识,明确家长的监护责任,例如提醒家长注意保管家庭药品,避免幼儿误食;引导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安全教育,如逛超市时引导幼儿识别“儿童不宜”的商品标签,外出就餐时拒绝陌生人递来的饮品,鼓励家长与幼儿共同完成“家庭安全小任务”,如绘制“家庭安全地图”,标注家附近的派出所、医院等求助地点,增强幼儿的安全归属感。

实施路径的创新探索

(一)游戏化教学:让教育“活”起来

将禁毒安全教育融入幼儿的一日活动,通过游戏激发学习兴趣,在“角色扮演区”设置“小小安全员”角色,幼儿佩戴红袖章检查班级“危险物品”;在“建构区”用积木搭建“禁毒宣传站”,向同伴讲解“毒品危害”;在“音乐活动”中教唱《安全拍手歌》,在欢快的节奏中巩固安全知识,可利用VR技术模拟“拒绝毒品”的情景体验,让幼儿在虚拟场景中练习应对策略,增强真实感。

(二)多感官联动:让记忆“深”下去

研究表明,多感官参与能显著提升幼儿的记忆效果,禁毒安全教育可结合视觉(图片、动画)、听觉(故事、儿歌)、触觉(触摸安全与危险物品模型)、动觉(情景表演)等多种感官体验,在“毒品危害认知”活动中,先让幼儿观察枯萎的小花(象征毒品对生命的摧残),再触摸充满生机的绿植(象征健康生活),通过对比感受毒品的危害;组织幼儿观看禁毒主题动画短片《小兔朵朵的遭遇》,随后分组讨论“朵朵做对了什么”“如果是你该怎么办”,深化理解。

(三)社区资源整合:让教育“广”开来

积极链接社区资源,拓展教育空间,邀请禁毒民警、医生等专业人士走进幼儿园,开展“趣味禁毒小课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毒品知识;组织幼儿参观社区禁毒宣传角,通过图文并茂的展板、互动问答等形式,直观了解毒品的种类与危害;联合社区开展“禁毒宣传小卫士”活动,让幼儿向居民发放禁毒宣传画,在实践过程中巩固所学知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教育成效的评估与巩固

为确保禁毒安全教育落到实处,需建立多元化的评估机制,通过观察记录幼儿在情景模拟中的行为表现、开展安全知识问答小游戏、收集家长反馈等方式,及时掌握幼儿的学习效果,针对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如部分幼儿在“拒绝诱惑”时态度不够坚决,可增加“勇气训练”游戏,如“大声说‘不’”比赛,鼓励幼儿用坚定的语气和态度表达拒绝,定期开展“安全知识回顾”活动,通过“禁毒安全小剧场”“安全知识擂台赛”等形式,帮助幼儿巩固所学内容,形成长期记忆。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大班幼儿年龄小,如何让他们真正理解毒品的危害而不感到恐惧?
解答:针对幼儿的认知特点,应避免直接展示恐怖或血腥的毒品危害图片,而是采用比喻和拟人化的方式,将毒品比作“吃掉健康的小怪兽”,通过故事讲述“小怪兽”如何让小朋友生病、不能和小伙伴玩耍,让幼儿在情感上产生抵触,强调“只要我们远离它,就不会被伤害”,传递积极乐观的态度,帮助幼儿建立安全感,而非恐惧感。

问题2:如果幼儿在园外遇到陌生人给不明物品,家长和老师应如何引导幼儿正确应对?
解答:家长和老师需提前与幼儿约定“安全规则”:任何情况下,不随意接受陌生人的食物、饮料或玩具;如果陌生人强行给物品,要大声说“我不要”,并立即转身跑到人多的地方或附近的商店、岗亭求助,可通过角色扮演反复练习应对流程,让幼儿熟悉“拒绝—离开—求助”的具体动作,教育幼儿记住家长电话和家庭住址,确保在紧急情况下能及时联系到家人,若遇到此类情况,成人应第一时间安抚幼儿情绪,并报警处理,避免二次伤害。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