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长沙2025学前教育新政策有哪些变化?入园政策调整了吗?

近年来,长沙市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办园政策体系不断完善,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多元办园”的模式,逐步构建了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政策以“促进普惠优质发展、保障教育公平”为核心,在规范办园行为、提升保教质量、健全保障机制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全市幼儿提供了更加安全、优质的成长环境。

长沙市学前教育办园政策

政策背景与总体目标

长沙市学前教育办园政策紧密围绕国家“幼有所育”战略部署,结合“建设教育强市”目标,聚焦“入园难”“入园贵”等民生问题,政策明确提出,到2025年,全市学前三年毛入园率保持在99%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5%以上,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90%,形成“公办园保基本、民办园补多样、普惠园重公平”的办园格局,通过强化政府投入、完善监管机制、激发社会活力,推动学前教育从“广覆盖”向“有质量”提升。

核心政策内容与实施路径

(一)优化办园体制,扩大普惠资源

  1. 强化公办园主导作用:要求各区县(市)根据人口分布新建、改扩建公办园,确保每个乡镇至少有1所公办园,大中型社区配套建设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2025年以来,全市新增公办园学位超5万个,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升至52%。
  2. 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发展:通过生均补贴、租金减免、教师培训等方式,引导民办园转型为普惠性幼儿园,对普惠性民办园实行分级管理,根据办园质量给予差异化补助,最高年补贴可达每生2000元。

(二)规范办园行为,提升保教质量

  1. 健全准入与退出机制:严格执行幼儿园“办园许可证”制度,未取得许可的机构不得招收幼儿,建立年检制度和“黑白名单”,对违规办园、保教质量不达标者责令整改或关停。
  2. 深化课程改革: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严禁“小学化”教学,推行游戏化、生活化、探究式的保教模式,定期开展幼儿园等级评定,目前全市一级以上幼儿园占比达35%,较2025年提升12个百分点。

(三)加强师资建设,保障队伍稳定

  1. 完善教师配备与待遇:公办园按照师生比1:7配备教师,普惠性民办园参照标准落实,建立公办园教师编制动态调整机制,通过“公开招聘、定向培养”补充师资,保障民办园教师与公办园教师同等享受职称评定、培训进修等权利。
  2. 提升专业素养:实施“幼师能力提升计划”,每年组织全员培训、教研活动,覆盖率达100%,与高校合作开展“园长任职资格培训”,提升管理队伍专业化水平。

(四)强化经费保障,健全投入机制

  1. 加大财政投入: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确保学前教育经费占财政性教育经费比例不低于5%,对脱贫地区、农村地区幼儿园给予倾斜支持,2025年全市学前教育总投入达45亿元,较2025年增长3倍。
    2 规范收费管理:实行公办园收费标准备案制,普惠性民办园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建立收费公示制度,严禁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等,切实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政策成效与未来展望

通过系列政策实施,长沙市学前教育资源总量持续扩大,办园质量显著提升,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8%,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优质园就读幼儿比例从2025年的45%提升至2025年的68%,长沙市将进一步聚焦“优质均衡”,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强特殊儿童学前教育保障,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高质量教育体系,让每个幼儿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相关问答FAQs

Q1:长沙市的普惠性民办园如何认定?家长如何选择?
A:普惠性民办园需同时满足三个条件:一是办园资质齐全,通过年检且无违规记录;二是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收费标准低于同区域同类公办园;三是面向社会提供普惠性服务,招生范围无限制,家长可通过“长沙市教育局官网”查询普惠性民办园名单,选择时重点关注办园等级、师资力量、安全设施及课程设置,建议实地考察后再做决定。

Q2:长沙市如何防止幼儿园“小学化”教学?
A:市教育局通过“三举措”遏制“小学化”:一是严格监管,定期开展专项督查,对教授拼音、算术、汉字等小学内容的幼儿园通报批评;二是加强指导,组织专家团队入园指导,推广游戏化教学模式;三是家园协同,通过家长会、宣传手册等方式普及科学育儿理念,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避免盲目追求“提前学习”。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