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小常识一览表

日常清洁与消毒
保持个人和环境卫生是预防疾病的基础,日常清洁应注重高频接触物体表面,如门把手、手机、键盘等,可使用75%酒精湿巾或含氯消毒剂擦拭,衣物清洗时,内衣外衣分开,尽量使用温水(30℃以上)并充分晾晒,厨房砧板应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污染,每周可用白醋浸泡消毒,卫生间定期用洁厕剂清洁马桶,并保持地面干燥,防止细菌滋生。
饮食卫生要点
饮食卫生直接关系到健康,购买食材时注意保质期,生熟食物分开存放和加工,避免沙门氏菌等污染,烹饪食物要彻底加热,尤其是肉类、蛋类和海鲜,中心温度需达到70℃以上,外出就餐选择卫生评级较高的餐厅,尽量使用公筷,饮用水需煮沸后饮用,或通过正规渠道购买瓶装水,水果蔬菜食用前需用流动水冲洗,必要时用果蔬清洗剂浸泡。
个人卫生习惯
勤洗手是预防感染的关键,尤其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需用肥皂和流动水搓洗至少20秒,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避免飞沫传播,指甲应定期修剪,避免藏污纳垢,牙刷每3个月更换一次,并置于通风处干燥,个人物品如毛巾、剃须刀等不与他人混用,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居家环境管理
室内应定期开窗通风,每日至少2次,每次30分钟,保持空气流通,空调滤网每月清洗一次,防止霉菌积聚,床上用品每周更换清洗,阳光暴晒可杀菌,垃圾日产日清,垃圾桶加盖,避免蚊蝇滋生,宠物饲养需注意卫生,定期驱虫和接种疫苗,清理宠物排泄物后彻底洗手。
季节性卫生提醒
春季注意防尘,定期清洁空调和窗帘;夏季保持室内凉爽,防止食物变质;秋季干燥需多喝水,使用加湿器;冬季注意保暖,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避免着凉,季节交替时易发流感,建议接种流感疫苗,减少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卫生应急处理
轻微烫伤后立即用冷水冲洗15分钟,涂抹烫伤膏;割伤后用碘伏消毒,包扎伤口;误食不洁食物后及时催吐并就医,家中备有急救箱,包含创可贴、消毒棉、退烧药等常用物品,定期检查有效期。
卫生误区提醒
“抗生素可治疗感冒”是常见误区,多数感冒由病毒引起,抗生素无效,过度使用消毒剂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性,建议按需使用。“纯天然”产品未必安全,需通过正规渠道购买。
卫生小常识速查表
| 类别 | 要点 |
|---|---|
| 洗手方法 | 流动水+肥皂,揉搓手心、手背、指缝、指尖,时长20秒 |
| 冰箱温度 | 冷藏室4℃以下,冷冻室-18℃以下 |
| 消毒频率 | 门把手、手机每日1次;浴室每周2次;厨房砧板每次使用后清洗 |
| 口罩佩戴 | 口罩需完全遮盖口鼻,避免触摸外侧,4小时更换一次 |
FAQs
Q1:如何正确选择消毒产品?
A1:根据需求选择,如含氯消毒剂(84消毒液)适合地面、卫生间,75%酒精适合小物件消毒,注意避免混用,以免产生有毒气体,使用时需佩戴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皮肤。
Q2:多久需要更换一次牙刷?
A2:建议每3个月更换一次,或刷毛变形、弯曲时及时更换,感冒后也应更换牙刷,避免细菌残留再次感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