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暑期安全教育简讯,今年暑假孩子安全该注意哪些新风险?

暑期安全教育简讯

暑期安全教育 简讯

随着盛夏的脚步悄然而至,广大青少年迎来了期盼已久的暑假,高温、溺水、交通、网络等安全隐患也随之增加,为保障孩子们度过一个平安、健康、快乐的假期,暑期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从防溺水、交通安全、居家安全、网络安全及健康防护五个方面,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全面的安全指导,共同筑牢暑期安全防线。

防溺水安全:警惕“无声杀手”,守护生命底线

夏季是溺水事故的高发期,据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未成年人占比超过60%,防溺水教育必须摆在暑期安全的首位。

核心要点:

  1. “六不准”原则:不准私自下水游泳;不准擅自与他人结伴游泳;不准在无家长或老师带领的情况下游泳;不准到不熟悉、无安全设施、无救援人员的水域游泳;不准不熟悉水性的学生擅自下水施救;不准在上下学的途中和假期中,在水边、到水里玩耍、嬉戏、打闹。
  2. 选择安全场所:前往正规游泳馆时,需确保有救生员在场,并在家长陪同下活动;避免在河流、池塘、水库等自然水域野泳,即使看似平静的水域也可能存在暗流、水草等危险。
  3. 掌握自救技能:若发生溺水,要保持冷静,尽量让身体漂浮在水面,头部露出水面,大声呼救;当体力不支时,可采取“仰漂”姿势,减少体力消耗。

家长须知:家长需时刻关注孩子行踪,避免让孩子单独外出;可通过绘本、动画等形式向孩子普及溺水危害,提高安全意识。

交通安全:文明出行,规避风险

暑期出行频率增加,无论是外出旅游还是日常出行,交通安全都需高度重视,据统计,我国每年交通事故中,未成年人的占比逐年上升,其中违反交通规则是主要原因之一。

核心要点:

  1. 行人安全:遵守交通规则,走人行道,过马路时走斑马线或过街设施,做到“一停二看三通过”;不闯红灯、不横穿马路,不在马路上追逐嬉戏。
  2. 骑行安全:未满12周岁不得骑自行车上路,未满16周岁不得骑电动自行车;骑行时需佩戴安全头盔,不逆行、不双手离把,不追逐竞驶。
  3. 乘车安全:乘坐私家车时需系好安全带,未满12周岁的儿童需使用安全座椅;不乘坐无牌无证、超载及非法营运车辆;乘坐公交车时,待车辆停稳后上下车,不将头、手伸出窗外。

特别提醒:家长应以身作则,遵守交通规则,为孩子树立良好榜样;外出旅游时,避免疲劳驾驶,提前规划路线,避开高峰时段。

居家安全:细节处防范,筑牢家庭“防火墙”

暑期孩子居家时间增多,用电、用气、防火等安全隐患不容忽视,据统计,我国每年因家庭安全事故导致的伤亡事件中,儿童占比近30%。

核心要点:

  1. 用电安全:不随意触摸电源插座、开关,不玩弄电线、电器;湿手不触碰电源,避免电器长时间使用引发过热;遇到电器故障,需立即切断电源,并告知家长。
  2. 用气安全:使用燃气时需保持通风,使用后及时关闭阀门;不玩打火机、火柴等物品,不私自拆卸燃气设备;发现燃气泄漏,需立即开窗通风,关闭总阀,远离现场并报警。
  3. 防火安全:不玩火,不将易燃物品(如酒精、汽油)放在高温环境下;学习火灾逃生知识,熟悉家庭逃生路线,掌握灭火器的正确使用方法。

家长职责:定期检查家中电器、燃气设备,及时更换老化线路;将刀具、药品等危险物品放置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避免意外发生。

网络安全:守护“指尖安全”,抵制不良信息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青少年沉迷网络、遭遇网络诈骗、接触不良信息等问题日益突出,据调查,我国未成年网民规模已达1.8亿,其中30%的孩子曾遭遇过网络欺凌或诈骗。

核心要点:

  1. 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透露家庭住址、电话号码、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不添加陌生好友,不与陌生网友见面,如需见面需征得家长同意并在公共场所进行。
  2. 抵制不良信息:不浏览色情、暴力等不良网站,不点击不明链接;遇到不良信息或网络欺凌,及时告知家长,并保留证据报警。
  3. 合理控制上网时间:每天上网时间不超过2小时,避免沉迷网络游戏、短视频;选择健康有益的网络内容,如在线学习、科普知识等。

家长引导:家长应与孩子共同制定上网规则,安装绿色上网软件;多与孩子沟通网络使用情况,引导孩子正确看待网络,避免过度依赖。

健康防护:科学防暑,饮食均衡

夏季高温炎热,易引发中暑、肠胃疾病等问题,同时需注意饮食卫生和作息规律。

核心要点:

  1. 防暑降温:避免在高温时段(10:00-16:00)外出;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如戴帽子、涂防晒霜;多饮用白开水或淡盐水,少喝冷饮;如出现头晕、恶心、乏力等中暑症状,需立即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并采取物理降温措施。
  2. 饮食卫生:饭前便后洗手,不吃生冷、变质食物;不购买“三无”食品,避免食物中毒;注意饮食均衡,多吃蔬菜水果,少吃油腻、辛辣食物。
  3. 规律作息:保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游泳、跑步等,增强身体素质。

暑期安全知识速记表

安全类别 注意事项
防溺水安全 “六不准”、选择安全场所、掌握自救技能 不私自野泳,家长需陪同
交通安全 遵守交通规则、佩戴安全设备、不乘坐非法车辆 未满12周岁不骑自行车上路
居家安全 安全用电、用气,防火防盗 危险物品放置在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
网络安全 保护个人信息、抵制不良信息、控制上网时间 不与陌生网友私下见面
健康防护 防暑降温、饮食卫生、规律作息 避免高温时段外出,多喝白开水

相关问答(FAQs)

问1:孩子独自在家时,如果有陌生人敲门,应该如何处理?
答:孩子应通过猫眼观察陌生人身份,不随意开门;若陌生人自称是父母的朋友、快递员等,可让其联系家长确认;如陌生人强行闯入,应立即拨打110报警,并躲到安全房间锁好门。

问2:发现同伴溺水,是否应该直接下水施救?
答:绝对不能!未成年人缺乏救援能力,直接下水施救可能导致自身遇险,正确的做法是:立即大声呼救,寻求成人帮助;同时寻找身边的救生器材(如竹竿、绳索、泡沫板等),从岸上递给或抛给溺水者,让其抓住后拖向岸边;智慧救援,安全第一”的原则。

暑期是孩子们放松身心、增长见识的黄金时期,但安全是快乐的前提,家长需切实履行监护责任,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安全教育引导,共同为孩子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度过一个平安、充实、美好的暑假!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