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创客教育政策近年来在推动教育创新、培养创新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政策体系不断完善,覆盖了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多个层面,为创客教育在四川省的落地生根提供了有力保障。

政策背景与发展历程
四川省创客教育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紧密围绕国家“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战略和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展开,早在2025年,四川省教育厅便开始关注创客教育的发展,通过试点示范、资源建设等方式逐步推进,2025年后,政策力度进一步加大,先后印发《四川省教育厅关于推进中小学创客教育的指导意见》等文件,明确了创客教育的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将创客教育纳入区域教育发展规划和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形成了“政府引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推进机制。
与实施路径
-
课程体系建设
政策强调将创客教育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要求中小学开设创客课程,开发跨学科学习项目,在科学、信息技术、综合实践活动等课程中融入编程、3D打印、机器人设计等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高等教育阶段则鼓励高校开设创客教育相关专业或课程,支持高校与中小学共建创客实验室,推动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
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创客教育师资短缺问题,政策提出通过专项培训、校企合作、名师工作室等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四川省每年组织创客教育骨干教师培训,联合高校和企业开展“创客导师认证计划”,建立了一支既懂教育又懂技术的复合型师资队伍,鼓励企业工程师、科研人员走进校园担任兼职创客导师,丰富师资来源。 -
资源平台搭建
政策推动建设省级创客教育资源平台,整合优质课程、案例、器材等资源,实现全省共享,各地教育部门也积极投入资金,支持学校建设创客空间、实验室等硬件设施,截至2025年,四川省已建成省级创客教育示范学校200余所,市县级创客空间500余个,覆盖全省21个市(州)。 -
竞赛与评价机制
四川省定期举办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机器人大赛、创客嘉年华等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示成果的平台,政策还要求将学生参与创客活动的表现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激发学校和学生参与创客教育的积极性,建立创客教育评价标准,对学校创客教育实施效果进行动态监测。
政策成效与未来展望
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四川省创客教育取得了显著成效,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明显提升,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方法上不断更新,学校的教育生态更加开放包容,四川省将继续深化创客教育改革,重点加强农村地区创客教育资源配置,推动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探索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与创客教育的融合,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型人才。
相关问答FAQs
Q1:四川省创客教育政策主要面向哪些学段?
A1:四川省创客教育政策覆盖基础教育(小学、初中、高中)和高等教育两个阶段,基础教育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高等教育阶段则强调创新人才培养与科研、产业需求的对接。
Q2:学校如何申请成为省级创客教育示范学校?
A2:学校需满足基本的硬件设施、师资力量和课程开设条件,由市(州)教育局推荐,经四川省教育厅组织专家评审通过后,可认定为省级创客教育示范学校,并获得相应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