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安全教育是幼儿园工作中的重要环节,由于小班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弱,安全教育的开展需要更加细致、生动且贴近生活,以下从教育内容、实施方法、记录要点等方面进行详细阐述,旨在为小班安全教育工作提供参考。

小班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
小班安全教育应围绕幼儿日常生活展开,重点培养基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技能,具体内容可分为以下几类:
-
生活安全
包括饮食安全(如不将小物件放入口中、饭前洗手)、用药安全(不随意吞咽药品)、盥洗安全(防滑倒、防溺水)等,通过情景模拟“小药箱”游戏,让幼儿认识常见药品,了解“只有医生才能拿药”的规则。 -
活动安全
重点关注室内外活动中的防护,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推挤玩滑梯时坐稳扶好、不将细绳绕在脖子上等,教师可通过儿歌《上下楼梯歌》:“小朋友,上下楼梯,手扶扶手,慢慢走,不推挤,安全第一记心头”,帮助幼儿记忆规则。 -
交通安全
结合幼儿的出行经验,认识红绿灯、斑马线,学习“红灯停、绿灯行”的基本规则,通过图片、动画或“小交警”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在互动中理解交通标识的含义。 -
防拐骗与防走失
教育幼儿不跟陌生人走,不接受陌生人的食物,记住父母姓名和电话,可设计“陌生人给糖”的情景测试,引导幼儿学会拒绝危险诱惑。 -
应急处理
简单学习遇到危险时的求助方法,如大声呼救、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员(警察、老师),记住火警119、急救120等紧急电话(可编成数字儿歌帮助记忆)。
安全教育的实施方法
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教育方法需多样化、趣味化,避免枯燥说教。
-
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创设真实场景,如“超市走失怎么办”“陌生人敲门”,让幼儿扮演不同角色,在互动中学习应对方法,模拟“妈妈不见了”的场景,引导幼儿向商场工作人员求助。 -
绘本与故事引导
选择安全主题的绘本,如《不要随便跟陌生人走》《红绿灯眨眼睛》,通过故事情节让幼儿理解安全知识,阅读后可提问:“小兔子为什么没有跟狐狸走?”“如果你遇到红灯会怎么做?” -
游戏化教学
设计安全主题游戏,如“安全棋棋盘”(棋盘格设置安全情景,答对前进一步),或“找危险”图片分类游戏(将图片中的危险行为圈出来)。 -
日常渗透与反复强化
在一日生活中反复强调安全规则,如午餐时提醒“汤很烫,要吹一吹再喝”,户外活动前检查鞋带是否系紧,通过“安全小卫士”评选,鼓励幼儿互相监督。 -
家园共育
通过家长会、家园联系栏分享安全教育内容,让家长配合幼儿园教育,如在家演练“家庭火灾逃生路线”,共同强化幼儿的安全意识。
安全教育记录的规范与要点
记录是安全教育工作的总结与反思,需体现教育过程、幼儿表现及改进方向,以下是记录的关键要素:
(一)记录内容框架
| 记录项目 | 具体说明 |
|---|---|
| 活动主题 | 如“不玩尖锐物品”“安全乘车” |
| 活动时间 | 年/月/日,上午/下午 |
| 活动目标 | 例:1. 认识尖锐物品的危险;2. 学习正确使用剪刀的方法。 |
| 活动准备 | 教具(剪刀、图片、视频)、环境创设(安全角)等 |
| 活动过程 | 详细描述环节设计:导入→感知讨论→模拟操作→总结提升 |
| 幼儿表现 | 记录幼儿的参与度、兴趣点、典型言行(如“小明主动说出剪刀不能对着人”) |
| 效果分析 | 评估目标达成情况,幼儿是否掌握安全技能,存在哪些问题(如部分幼儿仍奔跑打闹) |
| 改进措施 | 针对问题提出后续计划(如增加“奔跑危险”的情景模拟游戏) |
(二)记录示例(片段)
活动主题:安全乘车
活动时间:2025年10月20日 上午10:00
活动目标:1. 知道乘车时要系安全带、不将头手伸出窗外;2. 能遵守乘车规则。
活动过程:
- 导入:播放公交车动画,提问“坐车时要注意什么?”
- 感知讨论:展示图片(幼儿将头伸出窗外、系安全带),引导幼儿判断对错。
- 模拟游戏:在教室布置“公交车”场景,幼儿扮演乘客,练习系安全带、坐稳扶好。
幼儿表现:大部分幼儿能正确系安全带,但个别幼儿在“行驶”中站立,教师及时提醒并纠正。
效果分析:幼儿对“系安全带”掌握较好,但对“行驶中不站立”的规则需强化。
改进措施:下次活动增加“急刹车”情景模拟,让幼儿体验站立的危险性。
相关问答FAQs
Q1:小班幼儿安全教育中,如何平衡“说教”与“趣味性”?
A:小班幼儿注意力持续时间短,需避免单向灌输,可结合多感官体验:用儿歌、童谣简化规则(如“尖尖剪刀不能玩,轻轻拿来轻轻放”);通过实物操作(如用安全剪刀剪纸)让幼儿在动手中学;设计角色扮演游戏(如“小司机”),让幼儿在模拟情境中主动应用安全知识,教师的语言要生动形象,多用拟声词和肢体动作,例如模仿“哎呀,摔疼了!”来强调奔跑的危险。
Q2:如何通过安全教育记录有效评估幼儿的安全意识发展?
A:记录需结合观察与量化分析,记录幼儿在活动中的具体行为(如“朵朵主动提醒同伴不要摸电源插座”),体现个体差异;通过“目标达成率”统计(如90%幼儿能说出火警电话),评估整体效果,长期记录可形成幼儿安全意识发展轨迹,例如对比9月与12月的“防走失”情景测试结果,判断幼儿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情况,记录中需标注反复出现的问题(如“幼儿上下楼梯总推挤”),作为后续教育重点,确保记录真正服务于教学改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