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政策作为保障教育公平、提升教育质量的核心制度设计,始终以“促进教育均衡、服务学生成长”为宗旨,通过持续的机制创新与资源优化,为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政策实施以来,河南省逐步构建起“城乡一体、权责清晰、保障有力、管理规范”的经费保障体系,有效缓解了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不足、城乡教育差距明显等问题,推动了义务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

政策演进与核心目标
河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政策的演进与国家教育改革同频共振,历经“义务教育普及”“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优质均衡推进”三个阶段,2006年,河南省全面免除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标志着经费保障从“人民教育人民办”转向“义务教育政府办”;2025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的通知》出台后,河南省率先整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和城市义务教育奖补政策,建立“统一城乡、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的保障机制,实现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城乡一致、标准动态调整”;2025年以来,政策聚焦“优质均衡”,重点向脱贫地区、农村薄弱学校和特殊群体倾斜,着力解决“乡村弱”“城镇挤”等结构性矛盾。
核心目标可概括为“三个确保”: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有学上”,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确保“上好学”,改善办学条件,提升师资水平;确保“公平上”,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经费保障机制的主要内容
河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政策通过“明确各级责任、精准投入方向、强化过程管理”,构建了多层次的保障体系。
(一)经费来源与分担机制
建立“中央引导、省级统筹、市县落实”的分担机制,确保经费来源稳定,中央财政对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公用经费、免费教科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等给予定额补助;省级财政统筹中央资金和省级财力,统一制定生均公用经费基准定额(2025年小学每年生均均公用经费标准为650元,初中850元),对财政困难县给予50%-80%的转移支付;市县政府承担经费保障主体责任,确保本级应承担资金足额纳入预算,重点保障学校校舍建设、设备购置等专项投入。
(二)经费使用范围与重点
经费使用覆盖“人员经费、公用经费、项目经费”三大类,突出“保基本、补短板、促均衡”。
- 人员经费:保障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实现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2025年河南省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较2025年增长65%,城乡教师收入差距逐步缩小。
- 公用经费:用于学校教学业务、教师培训、水电暖等日常开支,向小规模学校、寄宿制学校倾斜,其中寄宿制学校按照寄宿生年生均200元标准增加公用经费,农村100-300人规模小学按100人核定公用经费,解决“小校小班”经费保障不足问题。
- 项目经费:重点支持“全面改薄”、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创建、智慧校园建设等,2025-2025年累计投入专项资金超800亿元,新建、改扩建农村学校1.2万所,新增学位300万个,中小学多媒体教室、实验室等设施配备达标率从2025年的75%提升至2025年的98%。
(三)特殊群体经费保障
针对留守儿童、残疾儿童、随迁子女等特殊群体,实施“精准资助+特教提升”双轨保障,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覆盖义教阶段所有在校生,寄宿生补助标准为小学生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1250元,非寄宿生分别减半发放;残疾儿童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普通学生的8倍(2025年小学5200元、初中6800元)拨付,并设立特殊教育公用经费专项,支持特教学校开展康复训练、职业教育;随迁子女按“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原则,享受与本地学生同等经费保障,2025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随迁子女在校生达98万人,入学率100%。
政策实施成效与挑战
经过多年实践,河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政策成效显著:义务教育巩固率从2025年的93%提升至2025年的96.5%,高于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城乡生均教学仪器值比从2025年的1:1.8缩小至2025年的1:1.2,农村学校办学条件实现“从有到优”的跨越;累计招聘特岗教师12.8万人,覆盖全省157个县(区),农村学校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但政策仍面临三方面挑战:一是区域间财政能力差异导致保障水平不均衡,豫北、豫南部分县区生均公用经费与郑州等中心城市差距达30%;二是教育经费“重硬件、轻软件”现象尚未完全扭转,教师培训经费占比不足5%,制约教育内涵式发展;三是民办义务教育学校经费监管机制有待完善,部分学校存在经费使用不规范问题。
未来优化方向
河南省义务教育经费政策将聚焦“优质均衡”核心目标,从三方面持续优化:一是强化省级财政统筹,建立“基本保障+倾斜激励”的转移支付制度,重点支持革命老区、脱贫县和边境县提升保障水平;二是调整经费支出结构,提高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改革、教育信息化等“软实力”投入比例,2025年前实现教师培训经费占比不低于10%;三是完善经费监管体系,推行“互联网+监管”模式,实现义务教育经费使用全流程追踪,确保每一分钱用在“刀刃上”。
相关问答FAQs
问:河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如何申请?
答:符合条件的学生在每学期开学后,向所在学校提交书面申请及相关证明材料(如低保证、特困供养证、残疾证等),由班级评议、学校审核、公示无异议后,由教育部门会同财政部门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至学生或监护人账户,确保资金及时足额到位。
问:农村小规模学校在经费保障上有哪些特殊政策?
答:河南省对农村100人以下的小规模学校实行“按100核定公用经费+寄宿生补助+取暖补助”的叠加保障政策,设立“小规模学校专项经费”,用于改善教学点基础设施、配置音体美器材和数字化教学资源,2025年专项经费标准为每校每年5万-10万元,确保小规模学校“小而优”“小而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