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对青年政治教育的政策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工程,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复兴根基,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薪火相传、后继有人的战略高度,高度重视青年政治教育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和重大部署,为新时代青年政治教育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青年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与根本任务
青年政治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引导青年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根本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党的科学理论武装青年,用党的初心使命感召青年,用党的光辉旗帜引领青年,用党的优良作风塑造青年,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围绕这一目标,党中央强调青年政治教育必须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青年成长成才全过程,引导青年在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中坚定理想信念,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注重培养青年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确保青年在复杂环境中始终保持政治清醒,自觉成为党的创新理论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
政策演进与时代内涵
党对青年政治教育的政策始终与时代同频共振,在不同历史时期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青年政治教育的核心是唤醒青年革命意识,引导青年投身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如毛泽东同志提出的“青年运动的方向”,强调青年要“永久奋斗”,与人民群众相结合。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青年政治教育聚焦于培养“又红又专”的建设人才,号召青年“把青春献给祖国”,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突击队作用。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青年政治教育围绕“四有”新人目标,强调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引导青年在改革开放浪潮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将青年政治教育提升到新的战略高度,提出“党管青年”原则,实施“青年发展规划”,强调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青年,深化“青年大学习”行动,推动青年政治教育制度化、系统化、时代化。
政策实施的主要路径与载体
(一)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
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青年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通过“青年大学习”“学习强国”等平台,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高校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中小学开展“从小学党史,永远跟党走”主题活动,构建大中小学一体化思政教育体系。
(二)深化实践育人,增强行动自觉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组织青年参与“三下乡”、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实践活动,引导青年在实践中了解国情、感知社会、增长才干。“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引导青年革命老区接受精神洗礼,“西部计划”“研究生支教团”等项目鼓励青年到基层一线建功立业。
(三)创新方式方法,提升教育实效
适应青年特点,运用新媒体技术打造“互联网+思政教育”新模式,如“共青团中央”微信公众号、“B站”思政专栏等平台,以青年喜闻乐见的短视频、动漫、直播等形式传播主流价值,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推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政元素,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
(四)健全制度保障,形成工作合力
完善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相关部门各负其责、全社会协同参与的青年政治教育工作格局。《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25—2025年)》将“青年思想道德”列为重点领域,明确政策举措;各级党委建立定期研究青年工作制度,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发力,为青年政治教育提供坚实保障。
政策成效与未来展望
在党的政策指引下,当代青年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显著增强,在脱贫攻坚、科技创新、疫情防控等重大任务中,青年一代挺身而出、担当作为,展现了“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风貌。
面向未来,党对青年政治教育的政策将更加注重系统性和创新性:一是深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推动理论武装走深走实;二是适应数字化时代特点,构建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生态;三是强化青年在实践中的主体地位,引导青年在民族复兴伟业中实现人生价值。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为什么党如此重视青年政治教育?
解答: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党的事业离不开青年一代的接续奋斗,青年政治教育直接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根本问题,只有加强青年政治教育,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才能确保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国家长治久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问题2:新时代青年政治教育如何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
解答:新时代青年政治教育需立足青年思想行为特点,从三方面提升实效性:一是内容上聚焦青年关切,将宏大叙事与个人成长相结合,用鲜活案例、生动语言讲清党的创新理论;方法上创新载体形式,善用新媒体技术打造“沉浸式”“互动式”教育场景,如VR红色教育基地、AI思政助手等;机制上强化协同育人,整合学校、家庭、社会资源,构建“大思政”工作格局,让青年在潜移默化中坚定理想信念、提升政治素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