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是孩子们成长的重要场所,安全问题是幼儿园工作的重中之重,其中防火安全更是不容忽视,由于幼儿年龄小、自我保护能力弱,缺乏安全意识和逃生技能,一旦发生火灾,极易造成严重后果,普及幼儿园安全防火小常识,提高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是保障幼儿生命安全的关键。

幼儿园日常防火管理规范
幼儿园的防火安全需要从日常管理抓起,建立完善的制度并严格执行,才能从根本上消除火灾隐患。
幼儿园应建立消防安全责任制,明确园长为消防安全第一责任人,将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个班级、每个岗位,定期组织消防安全检查,重点排查教室、活动室、寝室、食堂、配电室等重点区域,检查消防设施是否完好有效、电气线路是否老化、疏散通道是否畅通、易燃易爆物品是否妥善存放等,对于发现的问题,必须立即整改,确保不留死角。
幼儿园应严格规范用电用火管理,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不得使用大功率电器,下班后必须切断所有不必要的电源,食堂使用明火时,必须有专人看管,使用后及时关闭燃气阀门,厨房的油烟管道应定期清洗,避免油垢堆积引发火灾,幼儿园内禁止吸烟,严禁携带火种进入校园,从源头上杜绝火灾隐患。
幼儿园应加强消防设施的建设与维护,按照国家规范配备足够数量的灭火器、消防栓、应急照明灯、疏散指示标志等消防设施,并定期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时刻处于良好状态,幼儿园应在显眼位置设置消防安全宣传栏,通过图片、漫画等形式,向师生和家长普及防火知识,营造“人人关注消防、人人参与消防”的良好氛围。
幼儿防火安全教育内容
对幼儿进行防火安全教育,应结合其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采用生动形象、易于接受的方式,让幼儿在潜移默化中掌握基本的防火知识和技能。
认识火灾的危害性
教师可以通过故事、动画、图片等形式,向幼儿讲解火灾的严重后果,让幼儿了解火灾会烧毁房屋、烧伤人员,甚至危及生命,通过真实的火灾案例(注意避免过于恐怖的画面),让幼儿直观感受火灾的危害,从而增强防火意识。
辨识生活中的火灾隐患
教会幼儿辨识生活中的常见火灾隐患,如不玩打火机、火柴,不随意摆弄电器设备,不触摸电源插座,不将小纸片、塑料袋等易燃物品靠近火源等,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结合具体场景,随时随地对幼儿进行提醒和教育,让幼儿明白哪些行为是危险的,不能做。
掌握基本的防火技能
幼儿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防火技能,如:
- 不玩火:明确告诉幼儿火是非常危险的,不能随意玩弄。
- 拨打火警电话:教会幼儿在遇到火灾时,记住拨打“119”报警,并简单说明火灾发生的地点和情况(如“着火了,在XX幼儿园”)。
- 学会逃生:告诉幼儿火灾发生时,要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如果没有湿毛巾,用干毛巾也可以),弯腰低姿前进,避免吸入有毒烟气;不乘坐电梯,要走安全疏散通道;如果身上着火,要立即躺下打滚,把火压灭。
开展模拟演练
幼儿园应定期组织消防疏散演练,让幼儿在实践中掌握逃生技能,演练前,教师要向幼儿讲解演练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如疏散路线、集合地点、逃生姿势等,演练过程中,要引导幼儿保持冷静,听从指挥,有序撤离,演练后,及时总结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和改进,不断提高演练的效果。
火灾发生时的应急处置措施
即使做好了预防工作,仍需制定完善的火灾应急处置预案,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迅速、有效地应对,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立即报警并组织疏散
火灾发生时,第一发现人应立即拨打“119”报警,同时向园长报告,园长接到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各班级教师按照预定疏散路线,带领幼儿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疏散过程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幼儿的情况,确保每个幼儿都安全撤离,不得遗漏。
组织初期火灾扑救
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幼儿园的义务消防队员可以使用灭火器、消防栓等设施进行初期火灾扑救,但要注意,如果火势较大,应立即撤离,不得贪恋财物,以免造成人员伤亡。
清点人数并安抚情绪
幼儿撤离到安全地带后,各班级教师要立即清点人数,并向园长报告,对于受到惊吓的幼儿,要及时进行安抚,稳定其情绪,安排专人负责与家长联系,告知情况,做好家园沟通工作。
配合救援工作
消防队到达后,幼儿园要积极配合救援工作,提供火灾现场的相关信息,如起火点、燃烧物质、被困人员情况等,协助消防队尽快扑灭火灾,抢救被困人员。
幼儿园消防设施配置与使用标准
幼儿园的消防设施配置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在火灾发生时能够正常发挥作用,以下是常见的消防设施配置与使用要求:
| 消防设施类型 | 配置要求 | 使用方法 |
|---|---|---|
| 灭火器 | 每个楼层、每个班级、食堂、配电室等关键区域应配备至少2具手提式干粉灭火器(通常为4kg或ABC型),间距不超过25米 | 拔掉保险销,握住喷管对准火焰根部,按下压把扫射 |
| 消防栓 | 每个楼层应至少设置1个室内消火栓,水压、水量应符合规范 | 打开消火栓箱,取出水带、水枪,连接好接口,握住水枪对准火焰,打开阀门 |
| 应急照明灯 | 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等应设置应急照明灯,断电后能连续照明不少于30分钟 | 正常情况下处于充电状态,断电后自动点亮 |
| 疏散指示标志 | 疏散通道和出口应设置发光疏散指示标志,指示方向清晰 | 沿指示方向疏散,不得遮挡或损坏 |
家长在幼儿园防火安全中的角色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幼儿园防火安全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家长应积极配合幼儿园的防火教育工作,在家中也要加强对孩子的防火安全教育,如:
- 教育孩子不玩火,不摆弄电器设备;
- 告诉孩子火灾时的逃生方法,如用湿毛巾捂口鼻、弯腰低姿逃生等;
- 家中应配备灭火器、逃生绳等消防设施,并教会孩子使用方法;
- 定期与孩子一起进行家庭消防疏散演练,提高孩子的应急处理能力。
相关问答FAQs
问:幼儿园如何确保消防疏散通道的畅通?
答:幼儿园应定期检查疏散通道、安全出口、楼梯间等,确保无杂物堆积、无障碍物;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应完好有效,不得遮挡或损坏;严禁在疏散通道内设置门槛、台阶,不得占用、堵塞或封闭安全出口,不得遮挡、覆盖消防设施,应教育幼儿爱护消防设施,不随意触摸、损坏疏散指示标志和应急照明灯。
问:幼儿在火灾中如何正确逃生?
答:幼儿在火灾中逃生时,应保持冷静,听从老师的指挥,用湿毛巾(或干毛巾)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前进,避免吸入有毒烟气;不乘坐电梯,要走安全疏散通道;如果身上着火,应立即躺下打滚,把火压灭,不要奔跑;如果被困在室内,应到阳台、窗口等易被发现的地方呼救,并用湿毛巾堵住门缝,防止烟气进入,等待救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