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近年来高度重视教育事业发展,将提高教育水平作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一系列系统性、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全面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努力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强化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基础教育是教育体系的基石,江西省聚焦“公平”与“质量”两大核心,持续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硬件设施方面,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近年来累计投入超百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数千所,全面改善农村学校和城镇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实现城乡学校办学条件标准化,在师资建设方面,通过“特岗计划”“公费师范生培养”等项目,每年补充数千名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同时建立县域内校长教师交流轮岗机制,促进优质师资均衡配置,江西省还大力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规范校外培训,提升课后服务质量,切实减轻学生学业负担,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推动职业教育融合创新发展
为适应产业升级需求,江西省将职业教育作为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抓手,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优化职业教育布局,整合资源建设了一批高水平职业院校和专业群,重点围绕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打造了数十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行“校企双元”育人,支持职业院校与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产业学院,实现“订单式”培养,南昌职业技术学院与江铃汽车集团合作共建汽车产业学院,年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超千人,有效缓解了当地企业用工需求,江西省还打通了职业教育学生升学通道,支持职业院校与应用型本科院校衔接,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发展路径。
促进高等教育内涵式提升
高等教育是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的高地,江西省聚焦“双一流”建设,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支持南昌大学等省内高水平大学建设,加大经费投入,提升学科实力,其中南昌大学的材料科学、工程学等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优化高等教育布局,推动新设本科院校转型发展,支持地方高校应用型转型,培养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江西应用技术学院聚焦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形成了鲜明的应用型办学特色,江西省还积极引进国内外优质高等教育资源,与国内外高校共建研究院、联合实验室,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和国际化水平。
完善教育保障体系
为确保教育政策落地见效,江西省不断完善教育保障体系,在经费保障方面,建立教育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确保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在信息化建设方面,推进“智慧教育”工程,建设全省教育大数据平台,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偏远地区学校可通过“专递课堂”“名师课堂”等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在教育评价改革方面,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倾向,建立以立德树人成效为核心的评价体系,引导学校、教师、学生全面发展。
政策实施成效概览
| 领域 | 主要措施 | 阶段性成效 |
|---|---|---|
| 基础教育 | 薄弱学校改造、师资均衡配置、“双减” | 城乡办学条件差距缩小,教育公平性提升 |
| 职业教育 |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 技能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服务产业能力增强 |
| 高等教育 | “双一流”建设、应用型转型、资源引进 | 学科实力增强,科研创新水平提升 |
相关问答FAQs
问:江西省如何保障农村地区教育质量?
答:江西省通过多项措施保障农村教育质量:一是加大财政投入,实施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改善办学条件;二是实施“农村教师支持计划”,通过提高待遇、职称倾斜、培训支持等方式吸引和留住优秀教师;三是推进“城乡教育共同体”,城市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结对帮扶,共享教育资源;四是利用信息化手段,通过“三个课堂”(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名校网络课堂)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问:江西省职业教育如何对接地方产业需求?
答:江西省职业教育紧密对接地方产业需求,主要采取以下措施:一是建立动态调整机制,根据产业发展趋势优化专业设置,重点培育先进制造、新能源、现代农业等急需专业;二是深化产教融合,推动职业院校与龙头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产业学院,实现“订单式”培养;三是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融入人才培养过程,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四是支持职业院校开展社会培训,为企业员工技能提升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