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防疱疹性咽颊炎小常识

疱疹性咽颊炎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多见于儿童,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粪-口途径、呼吸道飞沫及接触传播,该病以急性发热、咽痛、咽峡部疱疹为典型特征,严重时可能引发并发症,了解科学预防措施,对降低感染风险、保护儿童健康至关重要,以下从日常防护、环境管理、饮食调理及特殊情况应对等方面,为大家提供实用预防小常识。
日常防护:切断传播途径
-
个人卫生习惯
- 勤洗手:使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揉搓至少20秒,尤其在饭前便后、接触公共物品后、咳嗽或打喷嚏后需彻底清洁双手,儿童可选用含酒精的免洗洗手液作为临时替代。
- 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减少病毒通过黏膜进入人体的机会。
- 咳嗽礼仪: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避免飞沫扩散。
-
佩戴口罩
在疱疹性咽颊炎高发季节(如夏秋季),带儿童前往人群密集场所(如幼儿园、商场)时,建议科学佩戴口罩,降低呼吸道传播风险。
环境管理:减少病毒滋生
-
定期通风消毒
- 每日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 儿童玩具、餐具、毛巾等物品需定期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浸泡或擦拭,消毒后用清水冲洗干净。
-
避免接触感染者
若发现儿童出现发热、咽痛等症状,应及时居家隔离,直至症状完全消失后3天,避免交叉感染,幼儿园等集体机构需做好晨检,对疑似病例早发现、早隔离。
饮食与作息:增强免疫力
-
均衡营养摄入
- 多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如柑橘、草莓、猕猴桃)和锌元素(如瘦肉、坚果),增强抗病毒能力。
- 避免辛辣、刺激性及过硬食物,减少对咽部黏膜的损伤。
-
规律作息与适度运动
保证儿童每日充足睡眠(幼儿10-12小时,学龄儿童9-11小时),结合户外活动(如散步、跳绳)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
特殊情况应对
-
疫苗接种
目前尚无针对疱疹性咽颊炎的特异性疫苗,但接种EV71疫苗(肠道病毒71型)可显著降低重症手足口病及疱疹性咽颊炎的发病风险,建议6个月至5岁儿童及时接种。 -
高危人群防护
以下儿童需加强防护:- 免疫功能低下者;
- 有慢性基础疾病(如哮喘、心脏病)者;
- 未完成疫苗接种者。
以下是预防措施总结表:
| 预防类别 | 具体措施 |
|---|---|
| 个人卫生 | 勤洗手、避免触摸口鼻眼、咳嗽礼仪 |
| 环境管理 | 定期通风消毒、避免接触感染者 |
| 饮食与作息 | 均衡营养、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
| 特殊情况 | 接种EV71疫苗、高危人群重点防护 |
相关问答FAQs
Q1: 疱疹性咽颊炎和普通感冒有什么区别?如何初步判断?
A: 疱疹性咽颊炎以突发高热(体温可达39-40℃)、咽痛、咽峡部(扁桃体、软腭、悬雍垂)出现灰白色小疱疹或溃疡为典型特征,而普通感冒多表现为流涕、鼻塞、咳嗽,咽部症状较轻,若儿童高热伴明显咽痛,拒食、流口水,需及时就医排查疱疹性咽颊炎。
Q2: 孩子感染疱疹性咽颊炎后,家长如何进行家庭护理?
A: 家庭护理需注意以下几点:① 保持口腔清洁,饭后用温盐水漱口;② 饮食以清淡流质或半流质为主(如粥、面条),避免酸性食物刺激;③ 监测体温,超过38.5℃时可遵医嘱使用退热药(如布洛芬);④ 密切观察精神状态,若出现呼吸急促、呕吐、抽搐等重症表现,需立即就医。
通过科学预防与精心护理,可有效降低疱疹性咽颊炎的发病风险,守护儿童健康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