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2025年最新结核病防治指南,这些常识你都知道吗?

什么是结核病的小常识

什么是结核病的小常识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可侵及人体多个器官,其中以肺部结核最为常见,结核病在全球范围内广泛流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仍是重大的公共卫生问题,了解结核病的基本常识,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至关重要,本文将围绕结核病的病因、传播途径、症状、诊断、治疗及预防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结核病的病因与病原体

结核病的病原体是结核分枝杆菌,这种细菌具有抗酸染色特性,在显微镜下呈红色杆状,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当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会将含有细菌的飞沫排入空气中,健康人吸入后可能被感染,少数情况下,结核病也可通过消化道、皮肤伤口等途径传播。

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并非立即发病,约90%的感染者会形成潜伏性结核感染,即细菌在体内处于休眠状态,不会引起症状,也不会传染他人,但当免疫力下降时(如患有艾滋病、糖尿病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潜伏感染可能发展为活动性结核病。

结核病的常见症状

活动性结核病的症状因感染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其中肺结核最为常见,典型症状包括:

  • 呼吸道症状:持续咳嗽、咳痰超过2周,痰中可能带血,或出现胸痛、呼吸困难。
  • 全身症状:低热(多在午后或傍晚)、盗汗、乏力、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
  • 其他症状:若结核菌侵犯其他器官(如肾脏、骨骼、脑膜),可能出现相应部位的症状,如腰痛、关节肿痛、头痛等。

值得注意的是,肺结核早期症状可能不明显,易被误认为感冒或支气管炎,因此若出现上述症状,尤其是持续咳嗽超过2周,应及时就医检查。

结核病的诊断方法

结核病的诊断需结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常用诊断方法包括:

  1. 痰涂片和痰培养:痰涂片抗酸染色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但阳性率较低;痰培养是诊断的金标准,但需时较长(2-8周)。
  2. 分子生物学检测:如GeneXpert MTB/RIF技术,可快速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及耐药性,1-2小时内出结果。
  3. 影像学检查:胸部X线或CT可显示肺部结核病灶,如浸润、结节、空洞等。
  4. 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用于检测潜伏性结核感染。

结核病的治疗与管理

结核病是一种可治愈的疾病,但治疗需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原则,标准抗结核化疗通常采用4种一线药物(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的联合方案,疗程一般为6个月,耐药结核病(如耐多药结核病)需使用二线药物,疗程延长至18-24个月。

治疗期间,患者需注意:

  • 规律服药:切勿自行停药或减量,以免产生耐药性。
  • 定期复查:监测药物疗效和不良反应(如肝功能损害)。
  • 隔离防护: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应佩戴口罩,避免传染他人。

结核病的预防措施

预防结核病需采取综合措施,包括:

  1. 控制传染源:及时发现和治疗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减少传播机会。
  2. 切断传播途径:保持室内通风,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掩住口鼻,不随地吐痰。
  3. 保护易感人群:新生儿接种卡介苗(BCG)可预防重症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与患者密切接触者需进行筛查和预防性治疗。
  4. 增强免疫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避免熬夜,以维持良好的免疫功能。

结核病的高危人群

以下人群感染结核病后更易发病,需加强防护:

  • HIV感染者:结核病是艾滋病患者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
  •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者结核病发病率显著升高。
  • 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如器官移植患者、接受化疗的肿瘤患者。
  • 老年人:免疫力下降,易激活潜伏感染。
  • 居住环境拥挤者:如监狱、难民收容所等场所易发生传播。

结核病的全球与中国现状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数据,2025年全球新发结核病患者约1060万,死亡人数达130万,中国是全球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但近年来通过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发病率已呈下降趋势,中国政府推行免费结核病治疗政策,提高患者可及性,并加强耐药结核病的防控。

相关问答FAQs

结核病治愈后还会复发吗?
答:结核病治愈后复发率较低,但若治疗不规范(如自行停药)或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HIV感染),复发风险会增加,治愈后患者应定期复查,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降低复发可能性。

接种卡介苗能预防所有结核病吗?
答:卡介苗对儿童重症结核病(如结核性脑膜炎、粟粒性肺结核)有较好的预防效果,但对成人肺结核的预防效果有限,即使接种了卡介苗,仍需注意结核病的防护,出现症状及时就医。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