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四川省2025年教育扶贫新政策有哪些具体措施?

四川省教育扶贫攻坚政策是四川省为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实现教育公平与脱贫攻坚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系统性举措,该政策以“扶贫先扶智,治贫先治愚”为核心理念,聚焦贫困地区教育发展短板,通过精准施策、资源倾斜、改革创新,全面提升贫困地区教育质量,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四川省教育扶贫攻坚政策

政策背景与目标

四川省作为脱贫攻坚任务较重的省份之一,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贫困地区尤为突出,为响应国家脱贫攻坚战略,四川省于2025年起全面实施教育扶贫攻坚政策,旨在通过教育手段提升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确保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政策核心目标包括:实现义务教育巩固率达标、贫困家庭学生资助全覆盖、教师队伍素质提升、办学条件显著改善等。

主要政策措施

精准资助,保障入学权利

四川省建立了覆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确保贫困家庭学生“应助尽助”,对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施“两免一补”(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补生活费),对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对高校贫困学生提供助学贷款和勤工助学岗位,2025年,全省累计资助贫困学生超500万人次,资助金额达120亿元。

改善条件,优化办学环境

针对贫困地区学校基础设施薄弱问题,四川省实施“全面改薄”工程,重点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通过新建、改扩建校舍,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实验室、运动场等,缩小城乡教育差距,2025-2025年,全省投入改薄资金超300亿元,改造农村学校1.2万所,惠及学生300余万人。

强化师资,提升教育质量

为解决贫困地区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问题,四川省实施“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通过提高乡村教师生活补贴、职称评聘倾斜、教师周转房建设等措施吸引优秀教师,开展“教师交流轮岗”“银龄讲学”等项目,促进优质师资共享,截至2025年,全省乡村教师生活补贴覆盖率达100%,累计招聘特岗教师2.5万名。

职教扶贫,增强造血能力

四川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动“职教一人、就业一个、脱贫一家”,通过建设县级职教中心、开设特色专业、开展校企合作,培养贫困地区技能型人才,在凉山州、甘孜州等地开展“9+3”免费职业教育,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实现稳定就业。

政策成效与数据支撑

经过多年努力,四川省教育扶贫攻坚取得显著成效,以下是部分关键指标:

指标 2025年数据 2025年数据 增幅
义务教育巩固率 5% 1% 6%
贫困家庭学生资助覆盖率 85% 100% 15%
乡村教师生活补贴标准 200元/月 800元/月 300%
职教毕业生就业率 85% 95% 10%

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显著改善,教师队伍结构持续优化,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四川省教育扶贫政策将向“教育振兴”转型,重点从“保障入学”转向“提升质量”,将进一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加强数字化教育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持续巩固教育扶贫成果,为四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FAQs

Q1:四川省教育扶贫政策如何确保资助资金精准发放到贫困学生手中?
A1:四川省通过建立“精准识别、精准资助、精准管理”机制,依托全国学生资助管理信息系统和扶贫部门大数据平台,对贫困家庭学生进行动态监测,实行“一生一档”管理,通过学校申报、乡镇审核、县级公示等流程,确保资助资金直达学生或监护人银行卡,杜绝截留挪用现象。

Q2:教育扶贫政策实施后,贫困地区学生升学率有何变化?
A2:政策实施以来,贫困地区学生升学率显著提升,以凉山州为例,2025年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85%,较2025年提高20个百分点;普通高考本科上线率提升至45%,增长近15个百分点,职业教育方面,贫困地区学生通过“9+3”免费教育等途径,升学就业率达95%以上,有效实现了“职教一人、脱贫一户”的目标。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