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2025年大班安全教育指南最新版,如何有效落实?

大班安全教育指南

大班安全教育指南

幼儿园大班是幼儿成长的关键阶段,孩子们的活动能力、认知水平和社交需求都在快速发展,但同时安全风险也随之增加,科学、系统的安全教育能够帮助幼儿建立自我保护意识,掌握基本的安全技能,为进入小学及未来生活奠定基础,以下从生活安全、活动安全、社交安全、应急处理四个方面,为大班幼儿教育提供详细指南。

生活安全:培养日常行为习惯

生活安全是幼儿教育的核心,涵盖饮食、卫生、居家等多个场景,需通过反复练习形成习惯。

饮食安全

  • 进食规范:教育幼儿细嚼慢咽,不追逐打闹,避免异物卡喉;不随意食用陌生人给予的食物,不购买“三无”零食。
  • 过敏防范:明确告知幼儿自身过敏食物(如花生、海鲜),并在幼儿园与家长同步信息,避免接触。

卫生安全

  • 洗手习惯:强调“七步洗手法”的时机(饭前便后、外出归来),使用流动水和儿童洗手液,避免交叉感染。
  • 物品使用:不将小物品(如珠子、硬币)放入口鼻耳,不随意触碰药品、清洁剂等有毒物品。

居家安全

  • 用电安全:认识“小心触电”标志,不触摸插座、电器,湿手不碰开关。
  • 门窗安全:不攀爬窗户、阳台,开关门时注意手部位置,避免夹伤。

表:大班幼儿生活安全行为对照表
| 场景 | 安全行为 | 危险行为 |
|----------------|---------------------------------------|---------------------------------------|
| 餐桌 | 坐稳后进食,不说话跑动 | 边吃边玩,含着食物说话 |
| 卫生间 | 按需如厕,便后洗手 | 玩水、玩清洁剂 |
| 客厅/卧室 | 不乱动遥控器、工具 | 触摸电源插座,攀爬家具 |

活动安全:规范集体与户外行为

大班幼儿活动范围扩大,集体游戏、户外运动等场景需强化规则意识,预防意外伤害。

室内活动安全

  • 游戏规则:玩滑梯、攀爬架等设施时,不推挤、不争抢,按顺序排队;使用剪刀、胶水等工具时,正确握持,不对人挥舞。
  • 区域活动:建构区材料不堆过高,避免倒塌;阅读区不奔跑,防止碰撞桌角。

户外活动安全

  • 场地检查:活动前观察场地是否有石子、积水,大型器械是否稳固。
  • 运动防护:跑步时不突然转身,跳跃前检查周围空间;玩球类游戏时,与同伴保持安全距离,避免砸伤。

交通安全

  • 基础规则:认识红绿灯、斑马线,过马路走人行横道,不闯红灯;乘坐公交车时,待车辆停稳后上下,不将头手伸出窗外。

社交安全:建立健康人际关系

大班幼儿开始有明确的社交需求,需引导其学会尊重他人、拒绝不当对待,保护自身安全。

尊重与沟通

  • 礼貌用语:学习“请”“谢谢”“对不起”等,与同伴友好相处,发生矛盾时用语言表达需求,不动手打人。
  • 隐私保护:明确“背心裤衩覆盖的地方不能让别人触摸”,若遇到不适,立即告诉信任的成人。

拒绝危险

  • 陌生人应对:不跟陌生人走,不接受陌生人的礼物;若被强行带走,大声呼救并抓住固定物体(如栏杆、树干)。
  • 校园欺凌预防:鼓励幼儿勇敢说“不”,及时向老师报告被欺负的情况,不隐瞒恐惧。

应急处理:掌握基本自救技能

面对突发情况,冷静的应对能力是幼儿安全的重要保障,需通过情景模拟、演练等方式强化记忆。

常见应急场景

  • 火灾逃生:弯腰捂口鼻”,沿安全通道逃生,不乘坐电梯;拨打火警电话119,说清地址和火势。
  • 意外受伤:轻微擦伤时,告知老师并寻求帮助;流鼻血时身体前倾,由家长或老师处理。
  • 走失应对:在商场、公园等场所走失时,原地等待或找穿制服的工作人员(如警察、保安),不乱跑。

演练与巩固

幼儿园每月组织1-2次应急演练(如地震疏散、防拐骗演习),让幼儿在实践中熟悉流程,减少恐慌。

相关问答FAQs

问:如何让幼儿理解“安全”的抽象概念?
答:可通过绘本、动画、情景剧等具象化方式讲解,阅读《小兔子走丢了》绘本,模拟走失场景,让幼儿练习求助方法;用角色扮演游戏,模拟“陌生人给糖果”的情景,引导幼儿学会拒绝,日常生活中及时肯定幼儿的安全行为(如“你今天过马路时牵紧老师的手,真棒”),强化正面认知。

问:发现幼儿有危险行为(如玩打火机)时,如何有效引导?
答:避免严厉斥责,可采用“后果体验+规则讲解”的方式,先告知玩火可能引发火灾(用图片或视频展示简单后果),再明确规则“火柴、打火机是成人用品,小朋友不能碰”;将打火机收放到幼儿无法触及的地方,并提供替代玩具(如安全仿真灶台),满足其好奇心,家长需以身作则,不在幼儿面前玩火,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