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厅研学政策近年来以“立德树人、实践育人”为核心,全面推进中小学研学旅行工作,旨在通过沉浸式体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政策从顶层设计、课程实施、安全保障等多维度构建了完整的研学旅行体系,为全省中小学提供了规范化的指导。

政策背景与目标
浙江省教育厅研学政策的出台,响应了国家《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要求,结合浙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强调将地方特色资源转化为育人素材,政策明确提出,研学旅行应与学科课程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同时传承地域文化,增强学生对家乡的认同感。
与实施要求
-
课程化与常态化
政策要求将研学旅行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计划,小学阶段以乡土乡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县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每学年安排研学旅行时间,小学1-3天,初中4-6天,高中5-7天,确保活动与课程同步设计、同步实施。 -
资源整合与基地建设
浙江省教育厅联合文旅、农业、科技等部门,遴选了一批省级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涵盖自然生态、红色教育、科技创新、传统文化等领域,杭州西湖文化景区、南湖革命纪念馆、良渚古城遗址等均成为重要研学场所,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实践平台。 -
安全保障机制
政策强调“安全第一”,要求学校建立研学旅行安全预案,明确责任分工,师生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15,购买意外险,并对接基地安全管理标准,禁止组织高风险项目,确保活动全程可控。 -
经费与师资保障
研学旅行经费采取政府支持、家庭合理分担、社会参与的方式解决,学校需配备专兼职研学导师,并定期组织教师培训,提升课程设计与指导能力。
实施成效与特色案例
自政策实施以来,浙江省研学旅行覆盖率显著提升,绍兴市依托“鲁迅故里”资源开发“跟着课本游绍兴”主题课程,将语文、历史知识融入实地探访;丽水市结合生态优势开展“生态小卫士”项目,引导学生参与环境保护实践,这些案例不仅丰富了学习形式,还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
政策支持与未来方向
浙江省教育厅持续加大对研学旅行的政策扶持,包括设立专项经费、开展优秀案例评选、推动数字化研学平台建设等,政策将进一步聚焦“五育融合”,鼓励跨学科研学项目,并加强国际研学交流,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
相关问答FAQs
Q1:研学旅行是否会影响正常教学进度?
A:研学旅行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政策要求学校将其与学科课程有机整合,历史课可结合博物馆研学,科学课可对接科技馆实践,做到“学中游、游中学”,避免额外增加学业负担。
Q2:家庭如何参与和支持孩子的研学活动?
A:家长可通过与学校沟通了解研学方案,协助孩子做好行前准备(如物品整理、安全须知),活动后可与孩子共同分享研学收获,鼓励其通过日记、手抄报等形式总结体验,深化学习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