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节前这一特殊时期,安保工作的安全教育与风险防控直接关系到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和节日期间的社会秩序稳定,为切实提升安保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各项安保工作万无一失,需从思想认识、技能培训、隐患排查、责任落实等多个维度系统推进,筑牢节日期间安全防线。

强化思想认识,绷紧安全“责任弦”
节前安保安全教育首先要解决“思想松懈”问题,通过专题会议、案例分析、警示教育等形式,引导安保人员深刻认识节日期间安全工作的极端重要性,要强调“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将安全意识贯穿于执勤、巡逻、监控等各个环节,杜绝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需结合节日特点(如人流密集、用火用电增多等),针对性分析潜在风险点,明确“谁在岗、谁负责”的责任机制,确保每一名安保人员都能主动扛起安全责任。
针对商场、车站等人员密集场所,可重点强调拥挤踩踏、火灾等风险的防控;针对社区安保,则需突出防盗、反诈及特殊群体帮扶等注意事项,通过思想动员,让安保人员从“要我安全”转变为“我要安全”,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安全氛围。
聚焦技能培训,提升应急“处置力”
安保人员的安全技能是应对突发事件的“第一道防线”,节前需组织系统性技能培训,内容涵盖基础安保技能、应急处置流程、设备操作规范等,确保人人过关、个个过硬。
基础技能强化
- 安防器械使用:重点培训防暴叉、灭火器、对讲机等器械的正确操作方法,通过模拟演练提升实战能力。
- 巡逻防控技巧:教授如何识别可疑人员、物品及异常情况,强调“定时+定点+动态”相结合的巡逻模式,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应急处置演练
针对节日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如火灾、群体性事件、人员走失等),开展专项应急演练。
- 消防演练:模拟初期火灾扑救、人员疏散引导、消防设备使用等流程,确保安保人员能在3分钟内完成初期响应;
- 反恐防暴演练:针对持刀闯入、可疑爆炸物等场景,训练协同配合、快速控制、报警联动等能力,提升应急处置效率。
表1:节前安保技能培训重点内容
| 培训模块 | 考核方式 | |
|---|---|---|
| 安防器械使用 | 灭火器、防刺服、对讲机等设备操作规范 | 实操考核+现场问答 |
| 人员密集场所管控 | 人流疏导、拥挤踩踏预防、可疑物品识别 | 模拟场景演练+案例分析 |
| 应急处置流程 | 火灾、突发事件、医疗急救等响应流程及报告机制 | 桌面推演+实战模拟 |
深化隐患排查,织密安全“防护网”
节前安全隐患排查是预防事故的关键环节,需组织安保团队对责任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确保隐患闭环管理。
排查范围与重点
- 场所安全:检查消防通道是否畅通、消防设施是否完好、电气线路是否老化、监控设备是否全覆盖等;
- 物品安全:排查易燃易爆、危险化学品的存放与管理情况,严禁违规携带进入重点区域;
- 人员管理:对安保人员资质、健康状况进行核查,确保无无证上岗、酒后执勤等情况。
整改与复查
对排查出的隐患,明确整改责任人、整改时限和整改措施,实行“销号管理”,对消防器材缺失的点位,要求24小时内补充到位;对监控盲区,需在3天内完成设备安装并调试,整改完成后,由安全负责人复查验收,确保隐患彻底消除。
落实责任机制,拧紧管理“螺丝钉”
安全教育的成效最终依赖于责任落实,需建立健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责任体系,将安全责任细化到岗、落实到人。
- 层级责任:明确安保队长、班组长、一线队员的安全职责,签订《节前安全责任书》,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
- 监督机制:通过突击检查、视频抽查、夜间巡查等方式,对安保人员执勤纪律、安全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监督,对脱岗、漏岗、履职不力等问题严肃追责;
- 应急值守:节日期间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通讯畅通、响应及时,重大事件第一时间上报、第一时间处置,杜绝迟报、漏报、瞒报。
相关问答FAQs
问:节前安保安全教育中,如何有效提升一线安保人员的安全意识?
答:可通过“理论+实操+案例”三结合的方式:一是组织观看典型安全事故案例视频,用“身边事”警示“身边人”;二是开展安全知识竞赛、情景模拟互动,增强培训趣味性和参与感;三是建立“安全积分”制度,将安全表现与绩效考核挂钩,激励员工主动学习、自觉遵守安全规范。
问:节日期间若发现可疑人员或物品,安保人员应如何规范处置?
答:处置流程需遵循“先报告、再观察、后处置”原则:①立即通过对讲机向值班队长报告,说明时间、地点、可疑特征;②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保持距离秘密观察,避免打草惊蛇;③待支援人员到达后,配合进行身份核查或物品检查,如发现危险物品,立即疏散周边人员并报警,严禁擅自处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