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春季高发!流行性腮腺炎如何预防与护理?

流行性腮腺炎小常识

流行性腮 腺炎小常识

流行性腮腺炎,俗称“痄腮”,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该病传染性较强,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全年均可发病,但以冬春季为高峰期,了解流行性腮腺炎的基本知识,对于预防和控制疾病传播具有重要意义。

流行性腮腺炎的病原体为腮腺炎病毒,属于副黏病毒科,病毒存在于患者的唾液、鼻咽分泌物中,通过咳嗽、打喷嚏等飞沫方式传播,潜伏期一般为14-25天,平均18天,典型症状包括一侧或两侧腮腺肿大、疼痛,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部分患者可能伴有发热、头痛、乏力等全身症状。

传播途径与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

  1. 飞沫传播:患者咳嗽、打喷嚏时,病毒通过飞沫扩散到空气中,易感者吸入后可能感染。
  2. 接触传播:接触患者唾液污染的物品(如餐具、玩具等),未及时洗手触摸口、鼻、眼也可能导致感染。

易感人群

  • 未接种含腮腺炎成分疫苗的儿童是主要易感人群。
  • 青少年及成年人若未感染或未接种疫苗,同样可能发病。
  • 感染后可获得持久免疫力,二次感染较为罕见。

临床表现与并发症

典型症状

  1. 腮腺肿大:首发症状为耳垂下方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发展,边界不清,触之有弹性感伴压痛。
  2. 全身症状:可伴有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头痛、肌肉酸痛、食欲不振等。
  3. 病程:腮腺肿大可持续4-10天,逐渐消退,少数患者双侧腮腺可先后肿大。

常见并发症

  • 睾丸炎:多见于青春期男性,表现为睾丸肿大、疼痛,少数可导致不育。
  • 卵巢炎:女性患者可能出现下腹疼痛,一般不影响生育。
  • 脑膜炎:少数患者可并发病毒性脑膜炎,出现头痛、呕吐、颈项强直等症状。
  • 胰腺炎:表现为上腹剧痛、恶心、呕吐,严重者需住院治疗。

预防措施

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关键是控制传染源和切断传播途径:

预防措施
疫苗接种 接种麻腮风三联疫苗(MMR),是预防最有效的方法,推荐18-24个月龄儿童接种。
隔离患者 患者应居家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至少21天,避免接触易感人群。
个人卫生 勤洗手,不共用毛巾、餐具等个人物品;外出时佩戴口罩,减少飞沫传播风险。
环境消毒 定期开窗通风,对患者接触的物品和场所进行消毒(如含氯消毒剂擦拭)。

治疗与护理

目前流行性腮腺炎尚无特效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对症支持为主:

  1. 休息与饮食: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劳累;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宜,避免酸性食物刺激腮腺。
  2. 对症治疗
    • 发热或疼痛时,可遵医嘱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缓解症状。
    • 腮腺肿痛可局部冷敷或用中药外敷(如青黛散调敷)。
  3. 并发症处理:如出现睾丸炎、脑膜炎等严重并发症,需及时就医治疗。

相关问答FAQs

Q1: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需要隔离多久?
A: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应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且至少发病后21天,在此期间,患者应避免上学、工作或前往公共场所,以防传染他人。

Q2:成年人也会感染流行性腮腺炎吗?
A:是的,成年人若未感染过腮腺炎病毒或未接种疫苗,同样可能感染,成人感染后症状可能更重,且并发症(如睾丸炎、卵巢炎)发生率较高,建议及时就医并加强隔离。

通过科学认识和积极预防,可以有效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风险,保护儿童和青少年的健康,若出现疑似症状,应及时就医并采取隔离措施,避免疾病传播。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