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事故的急救小常识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事故往往突如其来,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不仅能帮助伤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还能有效避免二次伤害,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公共场所,了解常见意外事故的急救方法都至关重要,本文将系统介绍几种常见意外事故的急救措施,包括创伤出血、烧烫伤、气道异物梗阻、中暑、触电等,并提供实用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创伤出血的急救处理
创伤出血是意外事故中最常见的伤害之一,根据出血速度和血管类型可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动脉出血呈喷射状,颜色鲜红,危险性较高;静脉出血缓慢涌出,颜色暗红;毛细血管出血呈点状渗出,一般可自行止血。
急救步骤:
- 止血:直接用干净纱布或按压敷料覆盖伤口,用力按压止血,若出血不止,可在伤口近心端上方(靠近心脏的一端)用绷带或布条扎紧止血,注意每隔1小时放松1-2分钟,避免肢体缺血坏死。
- 清洁伤口:止血后,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伤口,去除异物和污垢,但避免用力擦拭。
- 包扎: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用绷带包扎固定,松紧适度,以能插入一指为宜。
- 送医:对于大出血或动脉出血,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尽快送医。
注意事项:切勿用未经消毒的物品接触伤口,避免感染;禁止用泥土、香灰等土方止血。
烧烫伤的急救处理
烧烫伤分为一度(表皮红肿)、二度(起水泡)和三度(皮肤焦化),急救的关键是快速降温、保护创面、预防感染。
急救步骤:
- 降温:立即用流动的冷水(15-20℃)冲洗伤处至少15-20分钟,降低皮肤温度,减轻疼痛和水肿。
- 去除衣物:小心脱去伤处周围的衣物,若衣物与皮肤粘连,可用剪刀剪开粘连处,避免强行撕扯。
- 保护创面:用无菌纱布或干净的布巾轻轻覆盖伤处,避免摩擦和污染。
- 送医:对于二度以上大面积烧烫伤或伤及面部、关节等关键部位,应立即就医。
禁忌:不要在伤处涂抹牙膏、酱油、药膏等物品,以免影响医生判断并增加感染风险。
气道异物梗阻的急救处理
气道异物梗阻常见于儿童和老年人,表现为剧烈咳嗽、呼吸困难、面色发绀,严重时可导致窒息死亡。
急救方法(海姆立克急救法):
- 自救:一手握拳,拳眼对准上腹部(肚脐上方两横指处),另一手包裹拳头,快速向内上方冲击,直到异物排出。
- 互救:
- 成人:站在患者身后,双臂环抱其腰部,一手握拳,拳眼对准患者上腹部,另一手包裹拳头,快速向内上方冲击。
- 婴幼儿:将患儿俯卧于前臂,用手掌根部在两肩胛骨之间拍打5次,若无效,将其翻正,用两指在胸骨下段按压5次,重复操作。
- 送医:若异物未排出且患者意识丧失,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进行心肺复苏。
注意事项:不要盲目用手指抠挖喉咙,以免将异物推向更深处。
中暑的急救处理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引起的急性疾病,表现为头晕、恶心、体温升高等。
急救步骤:
- 转移:迅速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领和腰带,平卧休息。
- 降温:用湿毛巾擦拭全身,或用冰袋敷于额头、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处。
- 补充水分:给予患者含盐分的清凉饮料(如淡盐水),若昏迷,可少量喂水或静脉补液。
- 送医:对于重症中暑(如高热、昏迷、抽搐),应立即送医治疗。
预防建议:夏季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触电的急救处理
触电可导致心脏骤停和严重烧伤,急救需首先切断电源,确保施救者安全。
急救步骤:
- 切断电源:立即关闭电源总开关或用干燥木棍、塑料棒等绝缘物将电线挑开,切勿直接用手接触伤者。
- 检查生命体征:将伤者移至安全区域,检查呼吸和心跳,若呼吸心跳停止,立即进行心肺复苏。
- 处理伤口:如有烧伤,用无菌纱布覆盖伤口,避免感染。
- 送医:无论伤情轻重,均需送医进一步检查和治疗,尤其是高压电触电。
注意事项:施救者务必做好绝缘防护,避免自身触电。
常见意外事故急救要点速查表
| 事故类型 | 关键急救措施 | 禁忌事项 |
|---|---|---|
| 创伤出血 | 直接压迫止血,抬高伤肢,清洁包扎 | 用泥土、香灰止血 |
| 烧烫伤 | 冷水冲洗15-20分钟,保护创面 | 涂抹牙膏、药膏 |
| 气道异物梗阻 | 海姆立克急救法,拍背+胸部按压 | 用手指抠挖喉咙 |
| 中暑 | 移至阴凉处,物理降温,补充淡盐水 | 大量饮用冰水或含糖饮料 |
| 触电 | 切断电源,心肺复苏,处理烧伤 | 直接用手接触伤者 |
相关问答FAQs
Q1:被宠物咬伤后,应该如何处理?
A1:被宠物咬伤后,应立即用肥皂水和流动清水交替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彻底清除污物和唾液,冲洗后用碘伏或酒精消毒伤口,并尽快到医院就诊,根据医生建议注射狂犬疫苗和破伤风疫苗,即使宠物看似健康,也不能掉以轻心,狂犬病潜伏期较长,需及时预防。
Q2:发生地震时,如何进行自救和互救?
A2:地震发生时,应迅速躲在桌子等坚固家具下方,或躲在承重墙墙角,用坐垫、枕头等保护头部,切勿乘坐电梯逃生,震后若被困,应保持冷静,用石块敲击管道或墙壁发出求救信号,避免大声呼喊消耗体力,在确保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可帮助被困者转移至安全区域,但需注意避免二次伤害,如对骨折伤者进行固定后再搬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