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惠民政策宣传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四川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出台并落实一系列教育惠民政策,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义务教育到职业教育,全方位保障群众受教育权利,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为让政策深入人心、落地见效,全省各地通过多渠道、多形式开展宣传解读,确保惠民政策家喻户晓、应享尽享。
政策覆盖全学段,保障各阶段教育需求
四川省教育惠民政策体系完善,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及特殊教育等各个学段,着力解决群众“有学上”“上好学”的急难愁盼问题。
在学前教育阶段,通过实施“一免一补”(免除保教费、发放生活费补助)和普惠性幼儿园建设,降低家庭经济困难幼儿入园成本,2025年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已达85%以上,义务教育阶段,全面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同时推进“营养改善计划”,覆盖21个县(市、区)的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惠及学生超120万人,高中阶段教育,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发放国家助学金,助力贫困学子圆梦大学,高等教育阶段,通过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多种形式,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2025年全省发放各类学生资助资金超60亿元,惠及学生300余万人次。
精准施惠暖人心,聚焦特殊群体需求
为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四川省针对农村留守儿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残疾学生等群体,出台专项帮扶政策,在农村,实施“控辍保学”动态监测,确保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一个不落;在城市,简化随迁子女入学流程,保障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针对残疾学生,推行“随班就读+特教学校+送教上门”融合教育模式,2025年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8.5%,通过“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农民夜校”等载体,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能力,推动教育助力乡村振兴。
多措并举强宣传,确保政策落地生根
为确保惠民政策知晓率,四川省构建了“线上+线下”立体化宣传网络,线上依托“四川教育发布”官网、微信公众号、短视频平台等,发布政策解读、办事指南、典型案例等内容;线下通过“政策进社区、进校园、进家庭”活动,发放宣传手册、设立咨询台、组织政策宣讲会,面对面为群众答疑解惑,利用开学季、助学金发放等重要节点,在校园公告栏、社区宣传栏张贴海报,通过村村通广播、流动宣传车等接地气的方式,让政策宣传覆盖到偏远乡村和基层群众。
四川省主要教育惠民政策一览表
| 学段 | 主要政策内容 | 覆盖人群 |
|--------------|----------------------------------------------------------------------------|------------------------------|
| 学前教育 | 免除保教费、发放生活费补助;普惠性幼儿园建设 | 家庭经济困难幼儿、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 |
| 义务教育 | 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 | 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重点保障农村学生 |
| 高中教育 | 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学杂费;发放国家助学金 | 家庭经济困难普通高中学生 |
| 高等教育 | 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助学金;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勤工助学 | 家庭经济困难高校学生 |
| 特殊群体 | 控辍保学;随迁子女入学保障;残疾学生融合教育 | 农村留守儿童、随迁子女、残疾学生 |
强化监督抓落实,提升政策实施效能
为确保教育惠民政策落到实处,四川省建立了“资金直达、信息透明、监督有力”的保障机制,通过“一卡通”平台发放资助资金,减少中间环节,确保资金精准到人;开通监督举报电话和线上信箱,及时处理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定期开展政策落实情况专项督查,对截留、挪用、套取资金等行为严肃追责,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相关问答FAQs
Q1:如何申请义务教育阶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
A1:学生家长或监护人可向所在学校提交书面申请,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如低保证、残疾证、建档立卡手册等),学校组织评审小组进行审核公示,无异议后上报教育部门,由财政部门将补助资金直接发放到学生“社会保障卡”或“一卡通”账户中。
Q2:大学生助学贷款的申请条件和流程是什么?
A2:申请条件为: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含高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和预科生,流程包括:1. 学生登录“国家开发银行助学贷款系统”在线注册申请;2. 向县级资助中心或高校资助部门提交材料(身份证、学生证、家庭经济困难证明等);3. 审核通过后,与银行签订借款合同,贷款资金直接支付至学校账户,用于缴纳学费和住宿费,每人每年最高可贷12000元,在校期间利息由国家承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