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工作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汇聚力量的关键举措,在新时代背景下,这项工作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需要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提升针对性和实效性,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强大精神动力。

深刻认识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工作的重要性
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工作是连接党和国家与人民群众的桥梁纽带,通过系统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帮助广大干部群众准确把握国内外发展大势,深刻理解国家发展战略和重大决策部署,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艰巨繁重,迫切需要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引导全社会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形成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合力。
当前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
-
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
把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解读其核心要义、精神实质、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通过专题学习、理论研讨、基层宣讲等多种形式,推动党的创新理论深入人心,引导干部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
解读发展大局,凝聚奋进力量
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如高质量发展、科技创新、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等,开展系统性政策解读,通过案例分析、数据对比、专家访谈等方式,让群众了解政策背景、目标和具体举措,消除认知误区,激发参与热情,形成全社会共同推动发展的良好氛围。 -
回应社会关切,化解矛盾风险
针对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如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及时发布权威信息,解疑释惑,建立健全舆情监测和回应机制,主动回应社会关切,疏导负面情绪,引导理性表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创新方式方法,提升宣传教育实效
-
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
适应媒体融合发展趋势,充分发挥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优势,传统媒体要深化内容改革,提升深度报道和解读能力;新媒体平台要创新表达形式,运用短视频、直播、H5、动漫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
推动宣传教育精准化
针对不同群体、不同地域的特点,分类施策,精准滴灌,对青少年群体,通过校园课堂、社会实践等形式开展宣传教育;对基层群众,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农家书屋等阵地,开展接地气的宣传活动。 -
注重实践养成,促进知行合一
将宣传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引导群众在实践中深化对政策的理解,通过组织政策宣讲进机关、进企业、进农村、进校园、进社区,开展主题实践活动,让群众在参与中感受政策温度,增强获得感和认同感。
加强组织保障,形成工作合力
各级党委要切实担负起主体责任,把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协调各方力量,宣传部门要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加强与网信、教育、文化等部门的协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加强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政治过硬、业务精湛、作风优良的宣传工作队伍,为工作开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表格: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工作主要形式与载体
| 宣传形式 | 具体载体 | 适用场景 |
|---|---|---|
| 理论宣讲 | 报告会、座谈会、专题讲座、基层宣讲团 | 党员干部培训、政策解读 |
| 媒体宣传 | 电视、报纸、广播、新闻网站、客户端 | 广泛覆盖、深度报道 |
| 新媒体传播 | 微信公众号、微博、抖音、快手、B站、短视频、直播 年轻群体、互动性强 | |
| 实践活动 | 新时代文明实践、主题展览、知识竞赛、文艺汇演、志愿服务 | 群众参与、知行合一 |
| 固定阵地宣传 | 宣传栏、电子屏、宣传册、农家书屋、社区文化中心 | 日常宣传、区域覆盖 |
相关问答FAQs
Q1:形势政策宣传教育工作如何避免形式主义?
A:避免形式主义关键在于“精准”和“实效”,一是内容上要贴近群众需求,聚焦热点难点问题,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政策,避免“照本宣科”;二是形式上要创新,结合不同群体的接受习惯,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增强吸引力;三是效果上要注重反馈,通过调研、访谈等方式了解群众真实感受,及时调整工作方法,确保宣传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Q2:如何提升基层群众对形势政策的理解和认同?
A:提升基层群众的认同感需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接地气”,用方言、故事、案例等群众熟悉的方式讲解政策,将“大道理”转化为“家常话”;二是“强互动”,通过问答、讨论、体验等形式让群众参与进来,变“被动听”为“主动学”;三是“重实效”,结合当地实际,把政策宣传与解决群众实际问题结合起来,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从而增强对政策的认同感和支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