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是一种常见的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强、破坏力大的特点,极易引发城市内涝、山洪、滑坡等次生灾害,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掌握暴雨安全知识,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应对能力,是保障自身安全的重要前提,以下从不同场景和角度,详细阐述暴雨期间的安全注意事项。

暴雨来临前的准备工作
- 关注预警信息:通过电视、广播、手机APP、气象部门官方渠道等,及时了解暴雨预警信号(蓝色、黄色、橙色、红色),不同颜色预警对应不同的应急响应级别,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 检查居住环境:居住在低洼地带、老旧房屋或地质灾害隐患点附近的居民,应提前检查房屋状况,对可能漏雨、进水的区域进行加固,必要时提前投亲靠友或转移到安全区域。
- 准备应急物资:家中常备手电筒、应急灯、备用电池、饮用水、易储存食品、常用药品、急救包、雨具、哨子、救生衣等物品,确保断电、断水等紧急情况下基本生活需求。
- 清理排水设施:及时清理阳台、屋顶、楼道内的排水口,避免杂物堵塞导致积水;居住在平房的居民,可在房屋周围开挖排水沟,防止雨水倒灌。
暴雨期间的户外安全注意事项
- 避免外出活动:暴雨期间应尽量待在室内,减少不必要的外出,若必须外出,需远离河道、山区、边坡、隧道等危险区域,避开广告牌、大树、电线杆、塔吊等可能倒塌的物体。
- 远离积水区域:暴雨容易导致城市内涝,行走或驾车时需观察路面积水情况,不要试图涉水通过,水深超过30厘米就可能失去平衡,且积水下可能存在井盖缺失、漩涡、障碍物等危险,若车辆被困积水中,应立即弃车逃生。
- 注意防范触电:暴雨可能引发漏电、短路等事故,应远离路灯、变压器、配电箱、高压电线等电力设备,避免因积水导电导致触电,若发现电线掉落,应立即远离并拨打电力部门抢修电话。
- 避免使用电梯:暴雨期间可能伴随停电,被困电梯中存在窒息风险,若需上下楼,应选择楼梯,并注意防滑。
暴雨期间的居家安全要点
- 关闭门窗防进水:暴雨来临前关闭家中所有门窗,可用胶带在玻璃上贴成“米”字形,防止玻璃破碎伤人;如雨水从窗户渗入,需用毛巾、拖把等及时清理,保持地面干燥,防止滑倒。
- 切断危险电源:若家中进水或出现漏电迹象,应立即切断总电源,拔掉电器插头,避免电器设备进水引发短路或触电事故。
- 妥善安置贵重物品:将家中贵重物品、重要文件等转移到高处,避免被雨水浸泡;地下室或一层住户可提前将物品转移至楼上,或使用防水容器存放。
- 保持通讯畅通:确保手机电量充足,以便在紧急情况下联系外界;若遇停电,可使用充电宝或应急电源,避免因通讯中断导致救援困难。
特殊人群的暴雨安全防护
- 老人与儿童:老人和儿童行动能力较弱,需家人重点看护,提前告知其暴雨安全知识,避免单独外出;家中备好常用药品和老人、儿童所需的特殊食品。
- 孕妇与病患者:孕妇、慢性病患者等特殊人群需减少外出,保持情绪稳定,确保医疗物资充足;如需就医,提前规划安全路线,避免暴雨时段出行。
- 户外工作者:建筑工人、环卫工人等户外作业人员,暴雨期间应停止作业,到安全场所躲避;若无法及时撤离,需远离高空作业区、基坑、围挡等危险区域。
暴雨后的安全措施
- 确认环境安全:暴雨过后,需确认房屋结构是否安全,有无裂缝、倾斜等情况;远离受损建筑、围墙、边坡,防止坍塌或滑坡。
- 注意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被雨水浸泡过的食物,餐具需彻底消毒;积水退去后,及时清理家中和环境的淤泥、垃圾,防止细菌滋生。
- 防范次生灾害:警惕暴雨后可能引发的地质灾害(如滑坡、泥石流)和疫情,听从政府部门指引,有序开展灾后重建工作。
暴雨安全应急措施速查表
| 场景 | 危险行为 | 正确做法 |
|---|---|---|
| 行走时 | 涉水通过积水路段 | 绕行或确认积水深度(不超过15厘米)且无隐患再通过 |
| 驾车时 | 强行通过深水区域 | 立即弃车逃生,避免车辆熄火被困 |
| 室内 | 靠近窗户或阳台观望 | 远离门窗,防止被强风或坠物伤到 |
| 发现触电 | 直接用手触碰触电者 | 用干燥木棍等绝缘物挑开电源,并立即切断电源 |
相关问答FAQs
Q1: 暴天被困积水中,如何自救?
A1: 若被困积水中,应立即向高处转移,避免在低洼处停留;若无法脱身,可寻找固定物体(如树木、栏杆)攀附,保持冷静,节省体力;通过手机、哨子或亮色衣物发出求救信号,等待救援,切勿盲目涉水,避免陷入更危险的区域。
Q2: 暴雨导致家中停电,如何安全应对?
A2: 停电后应立即关闭家中所有电器开关,防止来电时瞬间电流过大损坏设备;使用手电筒或应急灯照明,避免蜡烛等明火引发火灾;尽量减少开门次数,保持室内温度;若停电时间较长,可联系物业或电力部门了解情况,必要时转移至亲友家中或临时安置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