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幼儿园防暑降温,家长需掌握哪些关键小常识?

幼儿园防暑降温小常识

幼儿园防暑降温小常识

夏季气温升高,阳光强烈,幼儿由于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全,新陈代谢旺盛,活动量大,更容易受到高温环境的影响,为确保幼儿在园期间的健康与舒适,幼儿园需采取科学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同时帮助家长掌握相关知识,共同为幼儿营造一个安全、清凉的夏日环境,以下从日常护理、饮食调整、环境管理、应急处理等方面,详细介绍幼儿园防暑降温的实用小常识。

日常护理:细节处呵护幼儿健康

  1. 穿着轻薄透气
    幼儿衣物应以棉、麻等透气材质为主,避免化纤面料,选择浅色衣物(如白色、浅蓝),减少阳光吸热;款式宽松,便于散热,为幼儿佩戴宽边遮阳帽,遮挡面部和颈部,避免阳光直射。

  2. 科学安排户外活动
    户外活动需避开高温时段(一般为上午10点至下午4点),尽量选择清晨或傍晚进行,活动时间控制在30分钟以内,并每隔15分钟安排幼儿到阴凉处休息,活动强度不宜过大,避免剧烈运动导致体温快速升高。

  3. 及时补充水分
    高温环境下,幼儿易出汗脱水,需定时补水,幼儿园应准备温度适宜的凉白开(约25℃),每隔30分钟提醒幼儿饮水1次,每次100-150毫升,避免让幼儿饮用冰水或含糖饮料,以免刺激肠胃。

饮食调整:清淡营养,清热解暑

合理的饮食能有效帮助幼儿抵御暑热,饮食原则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为主。

  1. 增加水分摄入
    除日常饮水外,可适当给幼儿提供绿豆汤、西瓜汁、冬瓜汤等消暑饮品,但需注意少糖或无糖,避免增加肠胃负担,绿豆汤可提前煮好放凉至常温,避免冰镇。

  2. 多吃新鲜蔬果
    夏季蔬果富含水分和维生素,如西瓜、黄瓜、苦瓜、西红柿、生菜等,既能补充水分,又能清热解暑,凉拌黄瓜、清炒苦瓜等简单菜品,适合幼儿食用。

  3. 控制蛋白质和脂肪摄入
    减少油炸、肥腻食物,如炸鸡、汉堡等,以免加重肠胃负担,可选择瘦肉、鱼类、豆制品等优质蛋白质,烹饪方式以蒸、煮为主,保持清淡。

  4. 避免生冷食物
    冰淇淋、冰镇水果等生冷食物易引发幼儿腹痛、腹泻,建议少食或不食,若需食用,需提前取出放置至常温,并控制分量。

环境管理:营造清凉舒适的园内空间

  1. 教室通风与降温
    每日清晨提前打开教室门窗通风,降低室内温度,若温度超过30℃,可使用风扇或空调,但空调温度设置在26-28℃为宜,避免温差过大导致幼儿感冒,空调出风口不要直吹幼儿,可在风口前遮挡薄布。

  2. 睡眠环境优化
    午睡室需保持通风凉爽,可为幼儿准备凉席(选择草席或亚麻席,避免竹席过凉),并在床铺旁放置小风扇,增加空气流通,幼儿午睡时需盖薄被,防止腹部受凉。

  3. 户外活动场所遮阴
    操场、滑梯等户外设施旁需搭建遮阳棚,种植遮阴树木,或利用大型玩具的阴影区域,避免幼儿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活动前可在地面洒水降温(避免积水湿滑)。

防暑降温措施速查表

为方便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快速掌握关键措施,以下整理防暑降温要点速查表:

类别 具体措施
穿着 轻薄棉麻衣物、浅色宽松款式、宽边遮阳帽
饮水 每30分钟饮水100-150ml,常温凉白开或绿豆汤,避免冰水和含糖饮料
饮食 多吃西瓜、黄瓜等蔬果,少食油炸食品,避免生冷食物
户外活动 避开10:00-16:00高温时段,每次活动≤30分钟,定时到阴凉处休息
室内环境 保持通风,空调26-28℃,出风口不直吹幼儿,午睡室备凉席和薄被
观察要点 注意幼儿是否出现脸红、多汗、乏力、口渴等中暑前兆,及时处理

应急处理:识别中暑症状,科学施救

若幼儿出现中暑症状,需迅速采取急救措施,严重时立即就医。

  1. 中暑前兆
    轻度中暑表现为脸红、皮肤灼热、口渴、大量出汗、头晕、乏力;重度中暑可能出现高热(体温≥40℃)、意识模糊、抽搐、呕吐等症状。

  2. 急救步骤

    • 迅速降温:将幼儿移至阴凉通风处,解开衣领和腰带,用湿毛巾擦拭额头、颈部、腋窝、大腿根部等大血管丰富部位,或用冰袋敷于上述部位。
    • 补充水分:若幼儿意识清醒,可给予少量淡盐水或常温凉白开,少量多次饮用。
    • 及时就医:若出现重度中暑症状(如抽搐、昏迷),立即拨打120,同时持续降温并密切观察幼儿生命体征。

相关问答FAQs

Q1:幼儿在园期间可以涂防晒霜吗?
A:可以,建议选择专为儿童设计的物理防晒霜(主要成分氧化锌、二氧化钛),SPF30-50,PA+++以上,出门前15-20分钟涂抹,避开眼周和口唇;若长时间户外活动,每2小时补涂一次,但需注意,防晒霜不能完全替代遮阳帽和遮阴措施,且部分幼儿可能对防晒成分过敏,首次使用前需做皮试。

Q2:幼儿夏季食欲不振怎么办?
A:夏季幼儿食欲不振多与高温导致消化液分泌减少有关,可通过以下方式改善:①饮食多样化,将蔬菜切碎做成颜色鲜艳的创意餐(如蔬菜饭团);②增加酸味食物(如番茄、酸奶)刺激味蕾;③少食多餐,避免一次性进食过多;④饭前1小时避免吃零食和冷饮,保证正餐食欲,若长期食欲不振且伴随体重下降,需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