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党的惠民教育政策如何惠及民生?

党的对教育的惠民政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致力于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从贫困生资助到就业创业支持,一系列政策措施如春风化雨,滋润着千万学子的成长之路,为教育公平和人才培养提供了坚实保障。

党的对教育的惠民政策

夯实基础教育根基,促进教育起点公平

基础教育是教育的基石,党的惠民政策首先聚焦于缩小城乡、区域、校际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有学上”“上好学”,在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覆盖,免除学杂费、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生活补助,有效减轻了家长负担,近年来,国家持续推进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重点向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改善办学条件,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学前教育方面,普惠性幼儿园建设加速推进,通过财政补贴、减免租金等方式,鼓励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普惠性服务,有效缓解了“入园难”“入园贵”问题,2025年,全国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89.55%,更多家庭的孩子能够就近接受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

完善学生资助体系,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国家建立了覆盖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各阶段的学生资助政策体系,确保“不让一个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在义务教育阶段,除“两免一补”外,还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为贫困地区学生提供免费营养餐,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高中阶段,国家助学金、免学杂费政策覆盖普通高中和中职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标准逐年提高,高等教育阶段,通过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学费减免等多种方式,构建了“奖、贷、助、勤、补、免”六位一体的资助体系,国家助学贷款最高贷款额度提高至每年1.2万元,还本宽限期从10延长至15年,切实减轻了学生还款压力,国家还实施高校招生“国家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定向招收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拓宽了升学渠道。

推动职业教育发展,赋能技能型人才培养

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和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惠民政策大力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国家逐步完善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对中等职业教育全日制学历教育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生中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以及艺术类相关表演专业学生免除学费;对中等职业教育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国家助学金,实施“双高计划”(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重点建设150所左右高职学校、300个左右专业群,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让学生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升学有通道”。

促进教育公平,保障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

针对特殊群体,党的教育惠民政策精准施策,确保教育公平覆盖每一个角落,对于农村留守儿童,通过改善寄宿制学校条件、加强心理辅导、落实监护人责任等措施,保障其健康成长,对于随迁子女,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简化入学流程,保障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对于残疾学生,实施“一人一案”教育安置,通过特殊教育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等多种方式,提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2025年全国义务教育阶段特殊教育在校生达91.8万人,比2012年增长1.9倍。

支持高等教育发展,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国家持续加大对高等教育的投入,通过“双一流”建设、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等,提升高校办学水平和创新能力,完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设立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激励学生勤奋学习,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实施“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基层项目,给予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考研加分等优惠政策,引导青年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

教育惠民政策成效概览

政策领域 主要措施 成效(截至近年数据)
义务教育 “两免一补”、营养改善计划、薄弱学校改造 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5.5%,基本实现均衡发展
学前教育 普惠性幼儿园建设、财政补贴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9.55%
学生资助 覆盖各阶段的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学费减免等 年资助学生超1.5亿人次,资助金额超2000亿元
职业教育 免学费、国家助学金、“双高计划” 中高职在校生超3000万人,技能人才队伍不断壮大
特殊教育 “一人一案”安置、送教上门 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入学率达95.8%

FAQs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如何申请教育资助?
答: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可通过学校申请资助,义务教育阶段向所在学校提交困难证明,由学校审核后落实“两免一补”等政策;高中和高校阶段需填写《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申请表》,学校根据家庭经济情况、消费水平等因素综合认定,确定资助档次和金额,具体流程可咨询所在学校的学生资助管理部门。

国家助学贷款的还款期限和利息如何计算?
答:国家助学贷款分为校园地国家助学贷款和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学生在校期间利息全免,毕业后开始计息,可选择最长22年的还款期限(含5年还本宽限期),利息按同期同档次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执行,每年12月21日调整一次,毕业后如继续攻读学位,可申请就学期间贴息和财政贴息。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