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期初安全教育需注意哪些关键点?

期初安全教育稿

期初安全教育稿

新学期伊始,为确保同学们尽快适应校园生活,保障人身与财产安全,特开展期初安全教育,以下内容涵盖校园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及心理健康四大核心领域,希望全体同学认真学习,筑牢安全防线。

校园安全:规范行为,防范未然

校园是学习与生活的主要场所,安全意识需时刻牢记。

  1. 宿舍安全:严禁私拉乱接电线、使用违规电器(如热得快、电火锅);离开宿舍时务必锁好门窗,妥善保管贵重物品;不在宿舍内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2. 实验室安全:进入实验室需遵守操作规程,穿戴好防护装备;使用化学试剂前仔细阅读说明,严禁违规操作;实验结束后及时清理现场,关闭电源气源。
  3. 活动安全:参与集体活动时,遵守秩序,不拥挤推搡;体育课前做好热身运动,避免运动损伤;发现校园设施损坏(如松动栏杆、破损地面)及时报告老师。

交通安全:文明出行,守护平安

上下学途中需遵守交通规则,杜绝侥幸心理。

  • 步行安全:走人行道,过马路走斑马线或天桥,不闯红灯,不边走路边看手机;
  • 骑行安全:年满12周岁方可骑行自行车,年满16周岁方可骑行电动自行车;骑行时不逆行、不双手离把,佩戴安全头盔;
  • 乘车安全:不乘坐无牌无证车辆,不乘坐超载车辆;乘坐公交车时待车辆停稳后上下车,不在车内打闹。

网络安全:警惕风险,理性用网

网络世界信息繁杂,需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1. 个人信息保护:不随意透露身份证号、家庭住址、银行卡密码等敏感信息;社交平台设置隐私权限,避免陌生人查看动态。
  2. 防范网络诈骗:警惕“中奖通知”“兼职刷单”“冒充客服”等骗局;不点击不明链接,不扫描来历不明的二维码;遇到可疑情况及时与家长或老师沟通。
  3. 健康用网习惯:控制上网时间,避免沉迷网络游戏;不传播谣言,不参与网络暴力,文明发言。

心理健康:调适情绪,阳光成长

新学期可能面临学业压力、人际交往等问题,需学会自我调适。

  • 主动沟通:遇到烦恼时与家人、朋友或老师倾诉,寻求帮助;
  • 情绪管理:通过运动、听音乐、阅读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积极心态;
  • 求助渠道:学校心理咨询室提供专业支持,可预约面谈或拨打心理援助热线。

校园安全应急联系方式

紧急情况 联系方式
校园保卫处 010-123456
学生心理咨询中心 010-234567
校医院 010-345678

FAQs

Q1:发现同学有校园欺凌倾向,应该如何处理?
A1:首先确保自身安全,不直接与欺凌者发生冲突,及时向老师、家长或学校保卫处报告,提供详细情况(时间、地点、涉及人员),学校将介入调查并采取保护措施,同时为受欺凌者提供心理支持。

Q2:收到陌生短信称“孩子出需紧急汇款”,该如何核实?
A2:立即通过电话或当面联系孩子或学校老师核实情况,切勿直接汇款,此类短信多为诈骗分子利用家长心理编造的谎言,若确认被骗,立即拨打110报警,并保留相关证据。

安全无小事,责任大于天,希望全体同学将安全意识融入日常,共同营造平安、和谐的校园环境!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