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英雄,铭记历史
2020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无数医护人员、社区工作者、志愿者和普通民众挺身而出,用生命守护生命,用担当诠释责任,为表彰在疫情防控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全国各地纷纷召开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回顾抗疫历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
抗疫数据回顾
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的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1日,全国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7,071例,累计治愈出院病例82,160例,累计死亡病例4,634例,湖北省作为疫情最严重的地区,累计报告确诊病例68,135例,占全国总数的78.2%;武汉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50,340例,占湖北省的73.9%。
以2020年1月23日至4月8日武汉"封城"期间为例,我们来看一组具体数据:
- 确诊病例:武汉在此期间新增确诊病例50,006例,占全国同期新增确诊病例的62.3%
- 重症病例:高峰期单日重症病例达到10,219例(2月18日)
- 医疗资源:全国共调集346支医疗队、42,600名医务人员驰援湖北
- 方舱医院:武汉建成16家方舱医院,累计收治轻症患者12,000余人
- 核酸检测:武汉市单日核酸检测能力从初期不足200份提升至3万份
表彰大会盛况
2020年9月8日,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大会授予钟南山"共和国勋章",授予张伯礼、张定宇、陈薇"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还表彰了1,499名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500个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200名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150个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
以湖北省为例,在省级表彰中:
- 先进个人:共表彰1,200名抗疫先进个人
- 先进集体:共表彰400个抗疫先进集体
- 优秀共产党员:共表彰300名抗疫优秀共产党员
- 先进基层党组织:共表彰200个抗疫先进基层党组织
抗疫英雄事迹
钟南山院士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在疫情初期逆行武汉,第一时间向公众发出"人传人"的警示,他带领团队开展病毒溯源、传播途径、有效药物筛选等研究,为疫情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据统计,钟南山团队在疫情期间发表15篇高水平科研论文,参与制定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
张定宇院长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张定宇身患渐冻症,仍坚持在抗疫一线,他带领全院600多名职工,累计收治2,800余名新冠肺炎患者,其中重症和危重症患者占比超过80%,在最艰难的时期,医院连续工作50多天没有休息,创造了"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奇迹。
陈薇院士
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陈薇院士团队在疫情发生后迅速投入疫苗研发工作,仅用55天就完成了新冠疫苗Ⅰ期临床试验,创下世界纪录,截至2020年底,其研发的腺病毒载体疫苗已在国内外接种超过100万剂次,有效保护率达到8%。
联防联控机制
全国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联防联控机制,实施"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措施,据统计:
- 社区排查:全国累计排查超过4亿人次
- 密切接触者追踪:追踪管理密切接触者超过80万人
- 隔离观察:实施集中隔离医学观察超过50万人
医疗救治体系
全国指定2,000余家定点医院,设置超过8万张隔离病床,实施"四集中"原则(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重症患者治愈率从初期14%提升至89%。
科研攻关成果
疫情发生后,中国科学家迅速分离出病毒毒株并共享基因序列,截至2020年底:
- 检测试剂:获批上市核酸检测试剂23种,抗体检测试剂25种
- 治疗药物:筛选出10种临床有效药物
- 疫苗研发:5条技术路线15个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抗疫精神传承
伟大抗疫精神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生命至上: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全国财政疫情防控资金投入超过1,500亿元,确诊患者人均医疗费用约3万元,全部由国家承担。
-
举国同心:全国19个省份对口支援湖北16个市州,累计运送医疗和生活物资超过100万吨。
-
舍生忘死:全国参与疫情防控的医务人员超过400万名,其中2,000多名医务人员确诊感染,数十名医务人员因公殉职。
-
尊重科学:建立多学科协作科研攻关机制,开展超过100项临床研究,发表科研论文超过1万篇。
-
命运与共:向150多个国家和10个国际组织提供抗疫援助,出口口罩超过2,000亿只,防护服超过20亿套。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不仅是对英雄的礼赞,更是对抗疫精神的弘扬,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斗争中,中国人民展现了强大的凝聚力、组织力和战斗力,我们要永远铭记这段历史,传承伟大抗疫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数据来源: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各省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开数据(截至2020年12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