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叶圣陶杯作文风格

核心思想:源于叶圣陶先生的教育理念

叶圣陶先生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奠基人之一,他的教育思想对“叶圣陶杯”的风格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主要有三点:

叶圣陶杯作文风格

  1. “教是为了不教”:作文比赛的目的不是培养“写作机器”,而是激发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最终形成独立的人格和独立的表达能力,文章要体现出思考的深度和独立性,而不是人云亦云的套话。
  2.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先生强调作文要从生活中来,他反对脱离生活、无病呻吟的“假大空”文章。“叶圣陶杯”的作文风格极其看重真实的生活体验和真挚的情感
  3. “文从字顺”: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语言表达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要求,他认为,好的文章首先要清晰、准确、流畅,让读者看得懂、愿意看。朴实、干净、准确的语言是获奖作文的重要特征。

叶圣陶杯作文的五大风格特点

基于以上思想,“叶圣陶杯”的获奖作文通常具备以下鲜明的风格特点:

内容真实,情感真挚——“以真为美”

这是叶圣陶杯最核心、最被看重的特点。

  • 写亲身经历:无论是写人、记事、写景,都鼓励写自己亲身经历或亲眼所见的事情,写亲情,不是空喊“妈妈我爱你”,而是通过一件具体的小事,比如妈妈深夜为你织毛衣、雨天为你送伞,来展现那份深沉的爱。
  • 抒真情实感:情感是文章的灵魂,获奖作文的情感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矫揉造作的,喜悦是真的,悲伤是真的,困惑也是真的,评委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真实的脉搏。
  • 拒绝假大空:避免使用空洞的口号和华丽但空洞的辞藻,写爱国,与其用“我爱我的祖国,她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东方”,不如写通过一次参观历史博物馆、一次升旗仪式,或是一次与外国友人的交流,让你对“爱国”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理解。

视角独特,立意新颖——“以小见大”

叶圣陶杯鼓励学生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不平凡的意义。

  • 小切口,深挖掘:文章的立意不必宏大,但一定要有深度,选择一个很小的切入点,比如一张老照片、一个旧物件、一句家常话、一个不起眼的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入的思考,挖掘出背后蕴含的人生哲理、时代变迁或人性光辉。
  • 个性化思考:不追求标准答案,鼓励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即使是同一个题目,不同的学生应该有不同的视角和感悟,文章要展现出作者独立的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言之有物”

文章的血肉来自于对生活的细致观察。

  • 调动感官:不仅要用眼睛看,还要用耳朵听、用鼻子闻、用手摸、用心去感受,比如写雨,不仅写“雨下得很大”,更要写雨点打在窗上的声音、空气中的泥土气息、雨后青草的触感。
  • 细节刻画: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让人物形象更丰满,让故事场景更真实,让情感表达更细腻,一个人物的习惯性动作、一个环境的特殊光影,都可能成为点睛之笔。

语言朴实,文从字顺——“干净利落”

这是叶圣陶先生的语言美学,也是叶圣陶杯的语言标准。

  • 准确第一:用词要准确,力求找到最能表达意思的那个词,而不是堆砌形容词,朴素的语言往往最有力量。
  • 流畅自然:句子结构清晰,逻辑连贯,读起来琅琅上口,没有语病和生硬的表达,不刻意追求华丽的辞藻和复杂的句式,而是用最平实的语言讲好一个故事。
  • 富有韵味:朴实不等于平淡,好的叶圣陶杯作文,语言在朴实中往往蕴含着一种淡淡的韵味和节奏感,读来余味悠长。

结构清晰,逻辑严谨——“条理分明”

好的思想需要好的结构来承载。

  • 开头引人入胜:可以开门见山,可以设置悬念,也可以从一个小场景切入,但目的都是要抓住读者的注意力。
  • 主体层次分明:文章的段落之间过渡自然,逻辑清晰,无论是记叙一件事的起因、经过、结果,还是阐述一个观点的几个方面,都要有条不紊。
  • 结尾升华主题:结尾要简洁有力,或总结全文,或引人深思,或发出号召,但切忌画蛇添足或喊口号,好的结尾应该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何写出“叶圣陶杯”风格的作文?

  1. 多观察,多体验:带着好奇心去生活,留意身边的人、事、物,养成写日记或随笔的习惯,记录下瞬间的感受和思考。
  2. 多阅读,多积累:阅读经典文学作品,学习名家如何观察生活、如何运用语言,也要关注社会热点,拓宽知识面。
  3. 勤思考,多提问:对遇到的事情多问几个“为什么”,深入挖掘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形成自己独立的见解。
  4. 勤练笔,多修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写完后,自己先读几遍,检查语言是否通顺,逻辑是否清晰,情感是否真挚,也可以请老师或同学帮忙提意见。
  5. 回归“真”:在动笔前,先问问自己:我想写的这件事是真的吗?我的情感是真的吗?我的思考是真的吗?守住“真”,就抓住了叶圣陶杯的灵魂。

“叶圣陶杯”的作文风格,是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风格,它不追求华丽的辞藻和宏大的叙事,而是以真诚为底色,以生活为素材,以思考为灵魂,以朴实为文风,它鼓励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笔记录真实的生活,抒发真挚的情感,表达独立的思考,最终实现“文”与“人”的共同成长。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