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例子库的核心原则
在看具体例子之前,请务必记住以下几点,这比单纯背诵例子更重要:

- 个性化与真实性: 考官阅卷无数,能轻易识别出“陈词滥调”和“假大空”的例子,最好的例子是你自己亲身经历、观察或深入了解的,将我提供的例子作为“骨架”,用你自己的知识和经历去填充“血肉”。
- 具体化: 不要说“科技很好”,而是要说“像智能手机这样的移动设备,通过即时通讯应用(如微信)和移动支付(如支付宝),彻底改变了人们的社交和消费方式,尤其是在中国,让无现金社会成为可能。”
- 相关性: 例子必须直接回应题目中的问题,不要为了用例子而用例子。
- 简洁性: 在托福考试中,你没有大篇幅来讲述一个故事,用2-3句话讲清楚一个例子即可,重点在于分析这个例子如何支持你的论点。
托福写作高频话题分类及例子库
我将例子库分为托福写作最常出现的几个话题领域,每个领域下提供几个不同角度的例子。
科技
这个话题几乎每次考试都会涉及,通常讨论科技的利弊、影响等。
| 论点 | 正面例子 | 反面例子 |
|---|---|---|
| 提高效率与便利性 | 远程办公: 疫情期间,Zoom、钉钉等视频会议软件让全球员工可以在家办公,避免了通勤时间,保证了企业业务的连续性,同时让员工拥有了更灵活的工作生活平衡。 | 信息过载: 社交媒体和新闻APP每天推送海量信息,导致人们难以筛选重要内容,产生“信息焦虑”,反而降低了工作和学习的效率。 |
| 促进沟通与连接 | 全球社交: 像Instagram和TikTok这样的平台,让一个生活在中国的年轻人可以轻松关注并了解一个美国艺术家或日本旅行博主的生活方式,打破了地理和文化壁垒。 | 社交疏离: 人们即使在朋友聚会时也频繁低头看手机,沉浸在虚拟世界中,导致面对面的真实交流减少,人际关系变得肤浅。 |
| 推动教育与学习 | 在线教育: Coursera、可汗学院等平台提供了世界顶尖大学的课程资源,让一个偏远地区的学生也能免费学习编程、数据科学等前沿知识,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 注意力分散: 在线学习时,学生很容易被游戏、视频等娱乐软件分心,缺乏传统课堂的纪律性,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
| 负面影响 | 隐私泄露: Facebook的“剑桥分析”丑闻表明,大型科技公司可能会滥用用户数据,将其用于政治广告,对个人隐私和民主构成威胁。 | 就业冲击: 自动化和人工智能的发展,使得许多传统制造业(如汽车装配线)和客服岗位被机器人取代,导致大量工人失业,引发社会问题。 |
教育
教育是另一个绝对高频的话题,常涉及教学方法、教育资源、教育目标等。
| 论点 | 支持例子 | 反对例子 |
|---|---|---|
| 实践 vs. 理论 | 项目式学习: 与其只让学生背诵历史年代,不如让他们分组制作一个关于古埃及文明的模型或纪录片,这种实践方式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知识的应用。 | 填鸭式教学: 一些学校为了追求考试分数,只注重知识的灌输和题海战术,学生虽然能应付考试,但缺乏批判性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 教育资源 | 在线教育平台: 如上所述,Khan Academy等平台为资源匮乏地区提供了优质的教育内容,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工具。 | 数字鸿沟: 并非所有学生都能拥有高速网络和先进的电子设备,在线教育可能会加剧富裕家庭和贫困家庭之间的教育差距。 |
| 课程设置 | 引入编程课: 在中小学阶段引入编程思维课程,可以帮助学生培养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力,为未来进入科技社会做好准备。 | 忽视艺术体育: 过分强调学术科目(如数学、科学)而削减音乐、美术和体育课,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可能导致学生身心发展不健康。 |
| 教育目的 | 培养终身学习者: 现代教育的目标不应是让学生掌握所有知识(这是不可能的),而是要培养他们“学会如何学习”的能力,让他们在离开学校后依然有自我提升的动力和方法。 | 只为就业: 如果教育的唯一目的是找一份高薪工作,学生可能会选择自己不擅长或不感兴趣的领域,这会导致个人职业幸福感低下,并扼杀创新精神。 |
环境
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的热点,托福题目常涉及个人责任、政府政策、经济发展与环保的平衡。
| 论点 | 支持例子 | 反对例子 |
|---|---|---|
| 个人责任 | 垃圾分类: 在日本和许多欧洲国家,严格的垃圾分类制度已经成为公民的日常习惯,这大大提高了资源的回收利用率,减少了垃圾填埋场和焚烧厂对环境的污染。 | 一次性文化: 尽管很多人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但外卖、快递、快时尚等行业依然带来了大量一次性塑料包装和衣物,造成了严重的“白色污染”。 |
| 政府与政策 | 可再生能源补贴: 德国通过政府补贴大力推广太阳能和风能,使其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领域的领导者,不仅减少了碳排放,还创造了大量“绿色就业”岗位。 | 政策执行不力: 一些发展中国家虽然制定了环保法律,但由于监管不力、地方保护主义和企业利益驱动,非法砍伐、偷排污水等现象依然屡禁不止。 |
| 经济发展 vs. 环保 | 绿色转型: 挪威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它曾是传统的石油出口国,但通过大力投资电动汽车产业、建设充电桩网络,现在电动汽车的销量已超过燃油车,实现了经济转型和环保的双赢。 | 先污染后治理: 20世纪的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伦敦)在工业革命时期,为了追求经济发展,对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如著名的“伦敦雾”),后来花费了巨大的代价才进行治理。 |
政府与社会
涉及政府的角色、社会问题、文化保护等。
| 论点 | 支持例子 | 反对例子 |
|---|---|---|
| 政府角色 | 公共基础设施: 政府投资修建高速公路、铁路和机场,这些基础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命脉,能促进地区间的贸易和人员流动,是私营企业无法独立完成的。 | 过度干预: 如果政府过度干预市场经济,设定过高的最低工资或过多的行业管制,可能会增加企业的运营成本,抑制创新,甚至导致失业率上升。 |
| 文化保护 | 非遗保护: 中国政府将京剧、书法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保护名录,并通过设立专门的学校和传承人制度,鼓励年轻人学习和传承这些传统艺术,防止其失传。 | 文化同质化: 全球化使得好莱坞电影、麦当劳、星巴克等强势文化产品在全球泛滥,导致许多地方的本土文化特色逐渐消失,世界变得越来越“千篇一律”。 |
| 社会问题 | 全民医疗: 许多欧洲国家实行全民公费医疗制度,确保所有公民,无论贫富,都能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障,这极大地提升了国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幸福感,促进了社会公平。 | 福利依赖: 一些高福利国家发现,过度的社会保障体系可能会让一部分人产生依赖心理,降低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增加政府的财政负担。 |
工作与生活
常讨论工作选择、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成功等。
| 论点 | 支持例子 | 反对例子 |
|---|---|---|
| 职业选择 | 追求热情: 很多成功的创业者,如苹果公司的史蒂夫·乔布斯,并非为了金钱而工作,而是源于对科技和设计的极致热爱,这种内在驱动力让他们能克服困难,创造出改变世界的产品。 | 追求稳定: 一些人为了稳定和高薪,选择进入自己不感兴趣的金融或公务员行业,虽然生活安逸,但长期缺乏工作热情,容易感到空虚和职业倦怠。 |
| 工作与生活平衡 | 弹性工作制: 一些科技公司实行弹性工作制或四天工作制,员工可以自由安排工作时间,这不仅能提高员工满意度和忠诚度,还能激发创造力,最终提升公司整体绩效。 | 996文化: 一些科技公司要求员工“早9点到晚9点,一周工作6天”,这种“内卷”文化虽然可能在短期内带来高产出,但长期来看会严重损害员工的身心健康,并导致人才流失。 |
| 成功的定义 | 多元成功: 对一些人来说,成功不是拥有多少财富,而是能够环游世界、掌握一门乐器、或者拥有幸福的家庭,这种多元化的成功观让人们能从不同维度实现自我价值。 | 单一成功观: 如果社会将“成功”简单地等同于“赚大钱、住豪宅”,那么那些在艺术、教育、公益等领域默默奉献的人的价值就会被忽视,造成社会价值观的扭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