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题与立意
核心关键词:

- 小孩: 这决定了文章的视角,要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心灵去感受,语言可以天真、质朴,但情感要真挚、细腻。
- 租房: 这是故事的背景,它代表着“不稳定”、“不属于自己的”、“暂时的”,这是文章冲突和情感来源的基础。
- 写作文: 这要求文章有清晰的结构、生动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
立意方向(选择一个核心思想):
- 家的温度在于人,而非房子。 这是最经典、最温暖的立意,即使房子是租来的,只要有家人的陪伴、爱和共同的经历,它就是真正的“家”。
- 在流动中寻找归属感。 租房意味着搬家,意味着不断适应新环境,可以写写如何从一个“外来者”慢慢爱上新地方,建立新的邻里关系和记忆,从而在心中安下一个“家”。
- 从物质匮乏到精神富足。 租的房子可能很小,装修很旧,但正因如此,更能凸显家人之间互相扶持、共同创造乐趣的珍贵,可以对比物质条件的简陋和内心世界的丰盈。
- 对未来的期盼与努力。 租房是父母奋斗的一个阶段,孩子可以从中理解父母的辛劳,并立志通过自己的努力,未来为家人打造一个真正的“家”。
建议: 对于小学生来说,方向一和方向二最容易把握,也最容易写出真情实感。
写作结构与提纲
开头(凤头):引人入胜,点明主旨
- 场景式开头: 直接描绘你租来的家的样子。“推开那扇有些掉漆的棕色门,一股熟悉的饭菜香扑面而来,这就是我们租来的‘家’,它不大,甚至有些拥挤,但在我心里,它比任何城堡都温暖。”
- 对比式开头: 可以对比同学家的“大房子”和自己的“小出租屋”,引出中心思想。“我的好朋友小明家住着带花园的大别墅,而我家,只是一个租来的、墙皮有些斑驳的小房子,但每当夜幕降临,从我家窗户透出的灯光,是我眼中最亮的星。”
- 抒情式开头: 直接抒发对“租来的家”的情感。“有人说,租来的房子不是家,只要有爸爸妈妈在,哪里都是家,哪怕它只是租来的。”
中间(猪肚):内容充实,细节生动 这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需要用2-3个具体的事例来支撑你的中心思想。
-
家的温馨瞬间(对应立意一)
- 细节描写: 妈妈在小小的厨房里忙碌的身影,爸爸在灯下为我修理坏掉的玩具,我们一家三口挤在沙发上一起看一部老电影,分享一桶爆米花。
- 感官描写: 写写饭菜的香味、爸爸身上淡淡的烟草味、妈妈手心的温度、沙发坐垫的柔软触感。
- 升华: 这些平凡的小事,构成了家的底色,让这个租来的空间充满了爱的味道。
-
适应与创造(对应立意二)
- 挑战: 刚搬来时,对周围环境不熟悉,感到孤单,墙是白色的,空空的,没有一点装饰。
- 行动: 和爸爸妈妈一起动手,把墙贴满我的画和照片;在阳台上种几盆绿植;和楼下新认识的小伙伴一起在小区里玩耍。
- 感悟: 当看到自己亲手布置的“小天地”,当和邻居阿姨打招呼得到微笑时,我感觉到,这里不再是“别人的地方”,而是我开始生根发芽的地方。
-
理解与感恩(对应立意三、四)
- 观察: 看到爸爸下班回家很累,但还是耐心地陪我写作业;看到妈妈为了节省开支,在超市里仔细地比较价格。
- 对话: 一次偶然听到爸爸妈妈的谈话,明白了他们努力工作的原因,是为了给我更好的生活。
- 成长: 从此,我更加珍惜现在的生活,努力学习,不让爸爸妈妈操心,我明白了,这个租来的家,是父母用汗水和爱为我撑起的一片天。
豹尾):简洁有力,升华主题
- 总结式结尾: 再次强调中心思想,家是什么?家不是一砖一瓦砌成的房子,而是有爱、有笑声、有家人的地方,这个租来的小屋,就是我最温暖的家。
- 展望式结尾: 我爱我的家,这个租来的、充满爱的小窝,我相信,只要我们一家人在一起,无论未来住在哪里,都会创造出更多的幸福,等我长大了,也要为爸爸妈妈建一个更漂亮的家!
- 引用式结尾: “此心安处是吾乡。”是啊,只要心安,哪里都是故乡,这个租来的地方,因为有你们,成了我永远的故乡。
范文示例
租来的家,温暖的家
推开那扇有些掉漆的棕色门,一股熟悉的饭菜香扑面而来,这就是我们租来的“家”,它不大,甚至有些拥挤,墙皮上还留着几处淡淡的水印,但在我心里,它比任何带花园的别墅都更加温暖。
刚搬来的时候,我一点也不喜欢这里,楼下没有滑梯,墙壁白得像医院一样冷冰冰,我常常趴在窗边,羡慕地看着邻居家的小朋友在院子里追逐嬉戏,妈妈似乎看出了我的失落,她笑着说:“没关系,我们可以把这里变成我们自己的家。”
说干就干!那个周末,我们家变成了小小的“装修队”,爸爸负责修理松动的桌腿,我则拿出我最爱的画笔,在洁白的墙上画了一片五彩斑斓的森林,还有一只正在微笑的太阳,妈妈则把我们的全家福小心翼翼地挂在墙上,照片里每个人的笑脸,都像一束温暖的阳光,照亮了整个房间,当最后一幅画贴好时,我突然觉得,这个小小的空间,因为有了我们的痕迹,变得不再陌生,反而充满了生机。
最让我感到温暖的,还是那些平凡而琐碎的日常,冬天的晚上,窗外的寒风呼呼地刮着,但小小的厨房里却热气腾腾,妈妈正在为我煮一碗热气腾腾的阳春面,白色的面条卧在清澈的汤里,上面撒着碧绿的葱花和金黄的蛋花,爸爸则坐在沙发上,一边看着电视,一边等我吃完,然后会习惯性地摸摸我的头,说一句:“慢点吃,别烫着。”我们三个人挤在沙发上,分享着一天的趣事,小小的出租屋里,充满了我们的欢声笑语。
有一次,我半夜醒来,发现爸爸妈妈的房间里还亮着灯,我悄悄走过去,看见爸爸正戴着老花镜,仔细地核对着一叠账单,妈妈则在旁边轻声地说:“别太累了,身体要紧。”那一刻,我突然明白了,这个租来的家,虽然不大,却承载了父母多少辛劳的爱,他们努力工作,不就是为了给我一个安稳的港湾吗?
从那以后,我更加爱上了这个租来的家,我爱上了墙上我画的森林,爱上了妈妈煮的阳春面,更爱上了这个充满爱的小窝,我明白了,家不是用昂贵的材料建成的,而是用爱、用陪伴、用共同的记忆一点一滴搭建起来的。
家是什么?家不是一栋房子,而是一种感觉,这个租来的地方,因为有爸爸妈妈在,就是我最温暖、最踏实的家,我爱我的家,这个租来的、却无比珍贵的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