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h7n9禽流感最新消息感小常识

需要强调的是,以下信息基于当前可获得的公开资料和卫生组织的常规建议,疫情情况是动态变化的,最准确的信息请务必参考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NHC)、世界卫生组织(WHO)或您所在地区的疾控中心的最新官方通报。

h7n9禽流感最新消息感小常识


H7N9禽流感最新消息(截至2025年初)

近年来,H7N9禽流感在中国的流行模式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官方通报和科学界的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几个关键点:

疫情模式转变:从“季节性流行”到“散发病例”

  • 过去(2025-2025年): H7N9曾在中国引发多次大规模季节性疫情,主要集中在冬春季,病例数较多,引起了广泛关注。
  • 约2025年至今): 由于中国大规模实施禽类免疫接种计划,H7N9病毒在禽类中的流行得到了有效控制。人感染H7N9的病例数已急剧下降,目前报告的病例多为散发,即零星出现,不再有大规模的聚集性疫情。

病毒的变异:高致病性H7N9的出现

  • 2025年初,中国科学家分离并确认了一种高致病性H7N9变异株,与早期导致轻微症状的低致病性毒株不同,这种新变异株对禽类也具有高致病性,可导致家禽(尤其是鸡)出现大规模死亡和发病。
  • 这种高致病性毒株同样能感染人类,且引起的临床症状更为严重,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相对较高,由于其来源(病死的禽类)更易被发现,也减少了病毒通过无症状禽类传播的风险。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未变

  • 主要传染源: 仍然是被感染的活禽或其环境污染的环境。
  • 主要传播途径: 仍被认为是经呼吸道或密切接触传播给人类。尚未发现有效的人传人证据,病毒在人际间持续传播的能力有限。

最新动态(需关注官方渠道)

  • 虽然整体病例数少,但中国疾控中心和各地卫生部门仍在持续监测,偶尔会有零星的人感染病例报告,通常与接触活禽市场或病/死禽有关。
  • 官方建议: 各地政府仍在强调关闭或严格管控活禽市场,这是目前预防人感染H7N9最有效的公共卫生措施之一。

小结: 目前H7N9对公众的整体健康风险处于较低水平,但我们仍需保持警惕,因为它是一种可能引起严重疾病的病毒,重点在于避免接触活禽,尤其是在流行季节或疫情报告地区。


H7N9禽流感预防小常识

了解如何预防是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关键,请牢记以下“三要三不要”原则:

“三要”(主动预防措施)

  1. 要煮熟:

    • 禽肉和禽蛋: 食用禽肉、禽蛋时,必须彻底煮熟煮透,确保中心部分达到70℃以上,肉粉红,骨髓呈红色,蛋黄凝固。
    • 病死禽: 绝对不要购买、食用或处理病、死禽或来源不明的禽类。
  2. 要勤洗手:

    • 接触前后: 在处理生禽肉、禽蛋后,或去过活禽市场后,务必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
    • 习惯养成: 养成勤洗手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在饭前便后。
  3. 要早就医:

    • 及时报告: 如果在接触活禽或去过活禽市场后,出现发热(体温≥38℃)、咳嗽、咽痛等症状,应立即戴上口罩,并及时就医。
    • 主动告知: 就医时,一定要主动告知医生自己近期的活禽接触史,以便医生能尽早进行诊断和正确的治疗。

“三不要”(高风险行为)

  1. 不要接触活禽:

    • 避免接触: 尽量避免接触活的鸡、鸭、鹅等禽类,尤其是不要购买或饲养活禽
    • 远离市场: 如果需要去农贸市场,尽量避免去活禽宰杀和交易摊位,也不要触摸羽毛、粪便等。
  2. 不要购买来源不明的禽产品:

    • 正规渠道: 购买禽类产品时,应选择正规、有检疫证明的商家或超市。
    • 生鲜冷鲜: 鼓励购买“生鲜”或“冷鲜”禽产品,它们经过检疫,且避免了活禽市场的交叉感染风险。
  3. 不要自行处理病死禽:

    • 专业处理: 如果发现家禽不明原因死亡,不要自行处理,应立即向当地农业或畜牧部门报告,由专业人员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

如果出现症状怎么办?

  1. 及时识别: 留意自己是否在接触活禽后出现流感样症状,特别是高热、呼吸困难、肺炎等严重症状。
  2. 立即就医: 不要自行用药,特别是不要随意使用抗生素,应立即前往正规医院的发热门诊或呼吸科就诊。
  3. 告知病史: 就诊时,务必向医生详细说明你的活禽接触史、去过的地方和发病时间,这对于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4. 做好隔离: 在就医过程中和医生指导下,做好个人防护,避免将可能的病毒传染给他人。

虽然目前H7N9的威胁已大幅降低,但“防患于未然”永远是关键,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远离活禽,是我们每个人都能做到的有效防护。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