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及课前安全教育:安全,是我们最美的课间风景
同学们,课堂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地方,而课间则是我们放松身心、调整状态的宝贵时间,一个安全、有序的课间,不仅能让我们玩得开心,更能保证我们以饱满的精神迎接下一堂课,反之,一个混乱的课间,则可能成为意外伤害的温床,课间及课前安全教育,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牢记在心的“必修课”。

第一部分:核心理念——“三不”原则
在课间活动中,请始终牢记以下三个核心原则:
- 不追逐打闹: 追逐打闹是导致课间伤害事故的首要原因,跑动中容易撞到同学、墙壁、桌椅,自己也可能摔倒,造成磕伤、扭伤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 不做危险动作: 不攀爬窗户、栏杆、楼梯扶手;不坐在楼梯台阶上;不玩危险的游戏(如“摔跤”、“顶牛”等);不将身体探出阳台或窗外。
- 不拥挤推搡: 上下楼梯、进出教室、去洗手间时,要养成自觉排队、靠右行走的习惯,不推挤、不插队,防止踩踏事故的发生。
第二部分:课间活动“安全地图”——分场景指南
我们将校园的常见区域分为几个“安全区”,看看在不同地方应该注意什么。
【场景一:教室里】
教室是课间停留的主要场所,也是最容易发生磕碰的地方。
- 安全行为:
- 轻声细语: 在教室内说话、交流时保持安静,不大声喧哗,不影响他人休息和学习。
- 文明游戏: 可以看看书、聊聊天、下下棋,或者和同学玩一些安静的手指游戏。
- 整理物品: 课前准备好下节课的书本和文具,不随意乱扔,以免绊倒自己或他人。
- 爱护公物: 不用脚踢门、踢墙,不乱涂乱画,不摇晃桌椅。
- 危险行为:
- 在教室里追逐、推搡、扔粉笔头、纸团。
- 坐在桌子上、椅子上,或将身体探出窗外。
- 随意开关教室门,夹到手指。
【场景二:走廊与楼梯】
这是连接各个区域的“交通要道”,人流密集,安全风险高。
- 安全行为:
- 靠右行走: 上下楼梯、在走廊行走时,一律靠右侧行走,形成“人流”。
- 轻声慢步: 步履稳健,不奔跑、不跳跃,给自己和他人留出反应时间。
- 扶好扶手: 上下楼梯时,如果扶手完好,请主动扶好。
- 礼让他人: 遇到老师或同学,主动侧身礼让。
- 危险行为:
- 在楼梯或走廊上追逐、逆行、并排行走。
- 在楼梯上系鞋带、看书或停留。
- 扶手不牢时,用力摇晃或多人同时攀爬。
【场景三:操场与活动区域】
这里是释放精力的地方,但同样需要规则。
- 安全行为:
- 有序活动: 在指定区域内进行体育活动,如跳绳、踢毽子、拍球等。
- 观察环境: 活动前,先观察周围是否有障碍物或其他同学,确保安全距离。
- 遵守规则: 玩球类游戏时,注意控制力度和方向,避免砸到他人。
- 量力而行: 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进行活动,感觉不适立即停止。
- 危险行为:
- 擅自进入施工区域、危险器械旁或绿化带深处。
- 玩具有危险性的玩具(如仿真刀具、弹弓等)。
- 在滑梯、秋千等体育设施上做出危险动作(如倒着滑、站秋千)。
【场景四:洗手间与饮水处】
这些区域地面湿滑,是另一个事故高发地。
- 安全行为:
- 小心地滑: 进入洗手间和饮水处,要格外小心,放慢脚步。
- 文明如厕: 不在洗手间内嬉戏打闹,爱护卫生设施。
- 有序接水: 接水时排队,不拥挤,防止被热水烫伤。
- 危险行为:
- 在湿滑的地面上奔跑、打闹。
- 将水洒到地上,不主动清理。
第三部分:课前“一分钟”——安全准备,高效课堂
上课铃响后,我们还有一分钟的时间,做好课前准备,同样关乎安全。
- 迅速回位: 听到预备铃声,立即停止一切活动,快速、安静地回到自己的座位。
- 整理桌面: 将下节课需要的书本、文具整齐地摆放在桌角,不需要的物品(如玩具、零食)收进书包。
- 调整状态: 做好课前准备后,可以静下心来,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或者简单预习一下新课,让大脑从课间的兴奋状态平稳过渡到上课的专注状态。
- 安静等候: 安静地等待老师进入教室,这不仅是尊重老师,也是给自己和同学一个安全、有序的开始。
第四部分:意外情况如何应对——“三要”原则
万一真的发生了意外,记住以下“三要”原则,将伤害降到最低。
- 要保持冷静: 遇到突发情况,不要惊慌失措,更不要围观起哄。
- 要及时报告: 第一时间向老师、学校保安或值班人员报告,说清楚地点、情况和受伤程度。
- 要科学自救/互救:
- 轻微擦伤: 可以去医务室或请老师帮忙处理。
- 流血不止: 立即用干净的布或纸巾按压伤口,并马上报告老师。
- 骨折或疑似骨折: 不要随意移动伤者! 立即报告老师,等待专业医护人员处理。
- 发现有人摔倒或受伤: 不要围观,更不要起哄,可以大声呼喊老师寻求帮助。
第五部分:教育方法建议
作为老师或家长,如何将安全教育有效传达给孩子?
- 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 设计一些场景,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亲身体验追逐打闹的后果,或学习如何正确处理冲突。
- 案例分析与讨论: 分享一些真实的课间安全事故案例(注意保护隐私,不渲染血腥),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会发生?”“我们该怎么做?”
- 制定班级公约: 和学生一起,围绕“课间安全”制定出几条简单、明确、易遵守的班级公约,并由大家共同监督执行。
- 设立“安全监督员”: 轮流让学生担任课间安全监督员,负责提醒和劝导不安全行为,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参与感。
- 主题班会与宣传: 定期召开“课间安全”主题班会,制作安全手抄报、宣传海报,让安全意识深入人心。
同学们,安全是一切学习和生活的基础,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每一次课间做起,将“安全”二字牢记心中,用文明有序的行为,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美丽的校园环境,愿每一位同学都能在阳光下快乐成长,安全与我们同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