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教育:保护听觉——珍爱“声”命,聆听未来
我们的耳朵是通往世界的桥梁,听觉是我们感知世界、交流沟通、享受生活的重要感官,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常常在不经意间让这扇桥梁承受着巨大的风险,本次安全教育旨在帮助您识别听觉威胁,学习科学防护方法,保护我们宝贵的听力。

第一部分:我们面临的听觉威胁(风险识别)
了解危险是保护的第一步,生活中的听觉威胁主要分为两大类:
噪声性听力损伤
这是最常见的听力损伤原因,通常是由于长期暴露在超过85分贝的噪声环境中,或短时间内暴露在120分贝以上的突发强噪声中造成的。
- 高风险场所与活动:
- 职业环境: 建筑工地、工厂车间、机场、KTV、酒吧、夜总会等。
- 日常生活: 参加摇滚音乐会、电音节、体育赛事;长时间佩戴耳机(尤其是入耳式)且音量过大;使用大功率电动工具(电钻、电锯);乘坐地铁、公交等嘈杂交通工具时调高音量盖过噪音。
- 突发性事件: 爆炸、枪声、鞭炮声等巨大声响。
其他因素导致的听力损伤
- 耳部疾病: 中耳炎、耳膜穿孔、耳道异物、耳硬化症等。
- 药物影响: 某些耳毒性药物,如一些抗生素(庆大霉素)、化疗药物、大剂量阿司匹林等。
- 衰老: 随着年龄增长,内耳毛细胞自然退化,导致老年性耳聋。
- 不良生活习惯: 长期吸烟、酗酒,可能影响内耳的血液循环。
第二部分:如何科学保护我们的听觉(预防措施)
预防胜于治疗,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噪声性听力损伤是完全可以预防的。
远离或减少噪声暴露
-
物理隔绝:
- 远离声源: 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远离噪音源。
- 缩短暴露时间: 减少在嘈杂环境中的停留时间,在KTV或音乐节中,每隔一段时间就到外面安静的地方休息一下。
- 选择安静场所: 优先选择安静的餐厅、咖啡馆进行社交。
-
使用专业护耳设备:
- 耳塞: 适用于日常防护,如游泳、睡觉、乘坐飞机,有泡棉式、硅胶预成型等多种类型。
- 耳罩: 提供更高等级的降噪,适用于工业、建筑、射击等高强度噪音环境,耳塞和耳罩结合使用,防护效果更佳。
- 定制耳机: 对于音乐家或需要长期暴露在中等噪音环境下的人士,可以考虑定制监听耳塞或耳罩。
安全使用耳机/耳塞(重中之重!)
这是现代人最需要注意的一点,请遵循 “60-60”原则:
- 音量不超过最大音量的60%: 将耳机音量控制在总音量的60%以下,一个简单的判断标准是:如果你摘下耳机后,旁边的人能清楚地听到你耳机里的声音,说明音量过大。
- 连续使用时间不超过60分钟: 每听60分钟,就让耳朵休息5-10分钟。
- 选择合适的耳机类型:
- 优先选择头戴式耳机: 相比入耳式耳机,头戴式耳机离耳膜有一定距离,对听道的压力更小,且物理上能阻挡一部分环境噪音,从而让你在较低音量下也能听清。
- 慎用入耳式耳机: 它们会将声音直接传导到耳膜,容易造成损伤,如果必须使用,请务必严格控制音量和时长。
- 降噪耳机是好的选择: 主动降噪耳机可以有效消除环境噪音,让你在飞机、地铁等嘈杂环境中,无需调高音量就能享受清晰的音质。
保持耳部健康
- 正确清洁耳朵: 耳道有自洁功能,一般情况下不需要用棉签等工具深入掏挖,这容易将耳垢推向深处,形成耵聍栓塞,甚至损伤耳膜,如果耳垢过多导致不适,请及时就医处理。
- 预防耳部感染: 游泳时使用耳塞,防止污水进入耳朵,感冒或鼻炎时注意擤鼻涕的方法,避免用力过猛导致病菌逆行感染中耳。
- 谨慎用药: 用药前仔细阅读说明书,了解药物是否具有耳毒性,并严格遵医嘱。
第三部分:突发状况的应急处理(急救知识)
当遇到突发巨大声响时,正确的急救措施可以减轻损伤。
- 场景: 突然听到巨大爆炸声、鞭炮声后,出现耳鸣、耳闷、听力下降。
- 正确做法:
- 立即远离噪音源: 到一个安静的地方。
- 堵塞外耳道: 可以用干净的棉球轻轻堵住外耳道(注意不要塞得太深),可以暂时减轻外界声音对耳膜的冲击。
- 促进血液循环: 可以轻轻咀嚼口香糖,或做张嘴、吞咽动作,帮助耳咽管开放,平衡耳内压力。
- 立即就医: 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尽快去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医生可能会使用一些营养神经、改善微循环的药物进行早期干预,这对于恢复至关重要。
第四部分:听力下降的警示信号与长期维护
听力损伤通常是渐进的,早期容易被忽视,请留意以下信号:
-
警示信号:
- 耳鸣,感觉耳朵里有“嗡嗡”、“嘶嘶”等声音。
- 在嘈杂环境中听不清别人说话,需要别人重复。
- 感觉声音变小,或者听别人说话时感觉声音模糊、不清晰。
- 经常需要别人提高音量才能交流。
- 看电视或听音乐时,音量总是不自觉地调得很大。
-
长期维护建议:
- 定期检查: 建议像检查视力一样,定期(如1-2年)进行一次听力测试,特别是对于长期处于噪音环境或经常使用耳机的人群。
- 建立健康档案: 了解自己的听力基线,方便日后对比。
- 积极面对听力损失: 如果确诊有听力损失,不要讳疾忌医,现代助听器技术非常成熟,可以有效改善听力,提高生活质量,越早干预,效果越好。
听觉是一种不可再生的宝贵资源,一次不当的暴露,就可能造成永久性的损伤,让我们从今天开始,树立“听力健康”的意识,在生活中做到:
- 对噪音保持警惕,远离或防护。
- 对耳机严加管控,遵循“60-60”原则。
- 对耳朵温柔以待,科学清洁和护理。
- 对异常信号及时响应,定期检查不拖延。
保护听力,就是保护我们与世界连接的通道,就是守护我们未来生活的品质,珍爱“声”命,从现在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