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省教育厅对幼儿园新政策

需要强调的是,“省教育厅”的政策是在国家教育部(如《“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宏观指导下,结合本省实际情况制定的,各省的具体措施会有所不同,但总体方向和核心内容是一致的。

省教育厅对幼儿园新政策

以下我将从四大核心领域,为您梳理和解读这些新政策的主要内容、目标和影响。


核心目标:从“幼有所育”迈向“幼有优育”

这是当前所有学前教育政策的总纲,过去政策重点是解决“有没有”的问题(即扩大普惠性资源覆盖),现在则转向解决“好不好”的问题(即提升保教质量)。


四大核心政策领域详解

大力发展普惠性资源,破解“入园贵”

这是政策的基础,普惠性幼儿园包括公办园普惠性民办园,其特点是质量有保障、收费合理

扩大公办园资源:

  • 各省普遍要求,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要达到一定目标(很多省份目标是50%以上),政府通过新建、改扩建公办园,并将企事业单位办园、集体办园等转为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
  • 具体措施:
    • 小区配套园治理: 严格落实“一园一案”,确保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无偿移交政府,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这是增加公办园学位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之一。
    • 农村幼儿园建设: 在每个乡镇办好1-2所公办中心幼儿园,并通过村设分园、巡回支教等方式,实现农村学前教育全覆盖。
  • 目标: 提高公办园的供给能力,让更多孩子能上得起、上得好的公办园。

扶持普惠性民办园:

  • 对于符合条件的民办园,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租金补贴、减免租金、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将其转为普惠性民办园。
  • 具体措施:
    • 动态调整收费标准: 政府会指导普惠性民办园制定合理的收费标准,并进行动态调整,使其收费远低于非普惠性民办园,但又能保证其正常运营和发展。
    • 质量监管: 转为普惠性后,政府会加强对其保教质量、财务状况的监管,确保“普惠”不等于“降质”。
  • 目标: 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增加普惠性学位供给,满足多样化的入园需求,同时引导民办园走公益普惠的道路。

全面提升保教质量,破解“入好园难”

这是当前政策的重中之重,旨在扭转“重教轻保”、“小学化”等倾向。

坚决遏制“小学化”倾向:

  • 这是教育部和各省教育厅反复强调的“红线”。
  • 具体措施:
    • 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 严禁幼儿园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以及布置读写算家庭作业。
    • 规范保教内容和方式: 强调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鼓励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
    • 强化监督检查: 教育行政部门会定期开展专项检查,对“小学化”行为进行通报、约谈甚至吊销办园许可证。
  • 目标: 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为幼儿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素质基础。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 教师是提升质量的关键。
  • 具体措施:
    • 提高准入门槛: 严格落实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制度,特别是园长和专任教师必须取得教师资格证。
    • 保障待遇: 着力解决公办园非在编教师和普惠性民办园教师的待遇问题,实现与公办在编教师“同工同酬”或保障其工资收入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2倍,这是稳定教师队伍的核心。
    • 加强专业培训: 建立常态化的教师培训体系,内容聚焦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游戏指导、幼儿行为观察与分析等。
  • 目标: 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有爱心、稳定的幼儿教师队伍。

完善质量评估体系:

  • 建立科学的幼儿园质量评估标准,引导幼儿园内涵式发展。
  • 具体措施:
    • 推广“观察评估”代替“考试评价”: 鼓励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的表现来评估其发展水平,而不是进行统一的知识性测试。
    • 实施“办园行为督导评估”: 对幼儿园的安全、卫生、保教质量、办园条件等进行全面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并与评优评先、财政支持等挂钩。
  • 目标: 引导幼儿园将工作重心放在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上,而不是追求表面的、功利的“成绩”。

健全经费保障机制,为发展“输血”

没有钱,政策就是一纸空文。

加大财政投入:

  • 各级政府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建立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即每个幼儿每年平均的公用经费)。
  • 具体措施:
    • 重点向农村和薄弱园倾斜: 加大对农村地区、城市薄弱幼儿园的投入,改善其办园条件。
    • 设立专项奖补资金: 对扩大普惠性资源、提升保教质量成效显著的地区和幼儿园给予奖励和补助。
  • 目标: 确保幼儿园有钱改善设施、保障教师待遇、开展教研活动。

规范收费管理:

  • 建立幼儿园收费动态调整机制,并向社会公开。
  • 具体措施:
    • 分类定价: 公办园、普惠性民办园、非普惠性民办园实行不同的收费标准,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的收费由政府核定。
    • 严禁乱收费: 严禁幼儿园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等。
  • 目标: 让家长交得明白、交得放心,切实减轻家庭教育支出负担。

加强安全与健康保障,筑牢“底线”

安全是幼儿园工作的生命线。

强化安全管理:

  • 落实“一岗双责”,压实幼儿园安全主体责任。
  • 具体措施:
    • “明厨亮灶”: 对食堂进行实时监控,确保食品安全。
    • 一键报警系统: 与公安联网,确保紧急情况能快速响应。
    • 定期安全演练: 提高师生应对火灾、地震、暴力袭击等突发事件的能力。
  • 目标: 杜绝重大安全责任事故,确保幼儿人身安全。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 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和体质健康。
  • 具体措施:
    • 配备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或辅导员: 为有需要的幼儿提供早期心理支持。
    • 保证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 每天不少于2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 科学配餐,保证营养均衡。
  • 目标: 培养幼儿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强健的体魄。

家长需要做什么?

面对这些新政策,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积极应对:

  1. 理性选择幼儿园: 不要盲目追求“双语”、“艺术”等特色班,而应重点关注幼儿园的办园理念、师资力量、游戏环境、安全卫生状况以及是否具有普惠性资质
  2. 理解并支持“去小学化”: 认识到游戏是幼儿最好的学习方式,不要给孩子施加过度的学业压力,不要提前抢跑,以免扼杀孩子的学习兴趣。
  3. 加强家园沟通: 积极参与幼儿园组织的家长开放日、亲子活动,与教师保持良好沟通,共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
  4. 关注政策动态: 留意当地教育局发布的招生政策和普惠性幼儿园名录,为孩子入园做好规划。

当前各省教育厅的幼儿园新政策是一个系统性工程,它以“普惠”为基础,以“质量”为核心,以“安全”为底线,旨在构建一个覆盖城乡、布局合理、质量优良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这些政策的最终受益者是孩子,让他们能够在一个科学、健康、快乐的环境中度过宝贵的童年时光。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