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大学安全教育如何防范新型网络诈骗?2025最新风险点有哪些?

大学安全教育防范是保障学生人身财产安全、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的重要工作,需要从意识培养、知识普及、实践演练等多维度推进,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防范体系。

大学安全教育防范

强化安全意识,筑牢思想防线

安全意识是防范事故的第一道屏障,高校应通过新生入学教育、主题班会、安全讲座等形式,引导学生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让学生认识到安全事故的突发性和危害性,针对电信网络诈骗,需结合真实案例剖析“刷单返利”“冒充客服”“杀猪盘”等常见骗局,帮助学生识别诈骗套路,克服“贪利”“恐惧”等心理弱点;针对消防安全,要强调“隐患险于明火,防范胜于救灾”,让学生主动杜绝宿舍违规用电、堵塞消防通道等行为,通过校园广播、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渠道,常态化推送安全提示,营造“人人讲安全、事事为安全、时时想安全、处处要安全”的浓厚氛围。

普及安全知识,提升防范能力

系统化的安全知识学习是提升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的基础,高校需围绕人身安全、财产安全、消防安全、交通安全、网络安全、心理健康等重点领域,开展专题教育。

  • 人身与财产安全:教授学生防盗技巧,如离开宿舍及时锁门、保管好个人证件和贵重物品;外出时注意结伴而行,避免前往偏僻区域,遭遇抢劫或侵害时以保护生命为首要原则,及时报警并记住嫌疑人特征。
  • 消防安全:讲解火灾的成因(如电气短路、易燃物堆积)、灭火器的使用方法(提、拔、握、压)、火场逃生技巧(低姿弯腰、湿毛巾捂口鼻、不乘坐电梯),定期组织宿舍消防演练,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技能。
  • 网络安全:提醒学生保护个人信息,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不泄露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等敏感内容;警惕网络谣言,文明理性发言,避免陷入网络借贷、网络暴力等风险。
  • 心理健康:建立“学校-学院-班级-宿舍”四级心理预警机制,通过心理普查、个体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帮助学生缓解学业压力、情感困惑等问题,预防心理危机事件发生。

完善管理机制,压实安全责任

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是防范工作的根本保障,高校应成立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各部门职责,形成“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 宿舍安全管理:严格执行宿舍出入登记制度,严禁使用大功率电器,定期开展安全隐患排查,对违规行为及时制止和教育。
  • 校园治安防控:加强门禁管理,配备足够的安保人员,在重点区域(如操场、教学楼、食堂)安装监控设备,实现校园监控全覆盖;建立校园警务室,与属地公安机关联动,快速处置突发事件。
  • 应急体系建设:制定完善的应急预案(如火灾、地震、踩踏事件等),明确应急响应流程、人员疏散路线和救援措施,定期组织应急演练,确保师生在突发事件中能够科学应对、有序撤离。

常见校园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

风险类型 常见场景 防范措施
电信网络诈骗 刷单返利、冒充客服、游戏币交易 核实对方身份,不轻易转账,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
消防事故 宿舍违规用电、实验室操作不当 禁止使用违规电器,熟悉消防设施,保持通道畅通
人身侵害 夜晚单独出行、偏僻区域逗留 结伴而行,避开高危时段,携带防身警报器
食品安全 校园周边“三无”食品、外卖卫生问题 选择正规餐饮场所,注意食品保质期,保留消费凭证

FAQs

问:如何识别和防范“校园贷”陷阱?
答:校园贷通常以“低利息、无抵押、秒到账”为诱饵,实则隐藏高利率、违约金等套路,防范时需做到:1. 认清正规金融机构借贷渠道,不轻信“无门槛”贷款广告;2. 不向陌生账户转账,不泄露身份证、银行卡信息;3. 如遇借贷纠纷,及时向学校、家长或公安机关求助,避免以贷还贷陷入恶性循环。

问:遭遇火灾时如何正确逃生?
答:1. 保持冷静,判断火势大小和逃生路线,优先选择安全出口,切勿乘坐电梯;2. 用湿毛巾、衣物捂住口鼻,弯腰低姿前进,避免吸入有毒烟气;3. 若被困室内,用湿布堵住门缝,在窗口挥舞鲜艳衣物求救,切勿盲目跳楼;4. 逃生后立即拨打119报警,并告知准确位置、火势情况和燃烧物类型。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