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中班雨雪安全教育,今冬首场雨雪来袭,孩子户外安全咋保障?

中班幼儿年龄小,安全意识薄弱,对雨雪天气的危险认知不足,容易在出行、活动时发生意外,开展雨雪安全教育,帮助幼儿掌握基本的防护知识和技能,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以下从多个方面详细阐述中班雨雪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与实施方法。

中班雨雪安全教育

认识雨雪天气的基本特征

中班幼儿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但需引导他们正确认识雨雪天气的潜在风险,教师可通过图片、视频或实物观察(如雪花、雨滴),让幼儿了解雨雪天气的特点:路面湿滑、能见度降低、气温下降等,结合简单儿歌或故事,帮助幼儿记忆,“雨雪天,路滑滑,慢慢走,不奔跑,爸爸妈妈才放心。”通过直观的方式,让幼儿初步感知雨雪天气与晴天环境的不同,为后续安全学习奠定基础。

出行安全:步步为营防滑倒

雨雪天出行是安全事故的高发场景,需重点培养幼儿的安全行为习惯。

  1. 穿戴防护要到位:引导幼儿学会穿防滑的鞋子(如底部有纹路的橡胶鞋),戴好帽子、围巾,避免淋湿后着凉,教师可通过情景模拟,让幼儿练习“穿衣服三步骤”:检查鞋子是否穿稳、围巾是否系好、帽子是否戴好,强化自我保护意识。
  2. 行走姿势要正确:教育幼儿走路时“小脚丫踩稳实,一步一步慢慢走”,避免奔跑、追逐或推搡,可在教室地面铺设防滑垫,模拟湿滑路面,让幼儿练习“企鹅走路法”——双脚微微分开,身体前倾,小步慢行,通过游戏化体验加深记忆。
  3. 远离危险区域:明确告知幼儿雨雪天需远离屋檐、广告牌、树下等区域,防止冰溜子或树枝坠落伤人;过马路时需牵紧成人手,观察来往车辆,不闯红绿灯。

以下是雨雪天出行安全行为对照表,便于幼儿理解和记忆:

行为类别 安全做法 危险做法
穿戴 穿防滑鞋、戴围巾帽子 空心鞋、不戴防护用品
行走 小步慢走、专注脚下 奔跑打闹、看手机
区域 走人行道、远离屋檐 在积水处玩耍、树下逗留

活动安全:室内外区别对待

雨雪天幼儿园可根据天气调整活动安排,确保幼儿安全。

  1. 室内活动注意事项:若组织室内游戏,需提醒幼儿不推挤、不攀爬桌椅,使用剪刀、蜡笔等工具时注意正确姿势,避免意外划伤或摔倒,教师可设计“安全小卫士”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互相提醒规则,增强主动性。
  2. 户外活动风险规避:若需进行短暂户外活动(如观察雪景),应选择平坦、无积水的场地,并全程由教师看护,教育幼儿不用手直接触碰结冰的栏杆、铁门,防止皮肤被粘伤;玩雪时不将雪团扔向他人眼睛或脸部,避免意外伤害。

健康防护:保暖防病记心间

雨雪天气气温低,幼儿易发生感冒、冻伤等问题,需加强健康防护教育。

  1. 及时增减衣物:引导幼儿感知身体冷热,学会主动告诉老师“我出汗了”或“我有点冷”,以便及时增减衣物,可通过“穿衣服儿歌”(“天气冷,别着凉,内衣外衣穿身上,纽扣扣好系鞋带,暖暖和和真健康”)帮助幼儿掌握穿衣要领。
  2. 注意手部保暖:提醒幼儿洗手、玩玩具后及时擦干双手,若手部冻红,可轻轻揉搓促进血液循环,避免用热水直接烫洗,教师可在教室准备护手霜,指导幼儿涂抹,预防皮肤干裂。

应急处理:遇到危险不慌张

培养幼儿的应急反应能力,能在突发情况下保护自己。

  1. 摔倒时的自我保护:教授幼儿摔倒时“双手先着地,身体团成球”,避免头部或关节直接撞击地面,可通过垫上练习,让幼儿模仿动作,掌握正确姿势。
  2. 寻求成人帮助:明确告知幼儿,遇到困难(如衣物淋湿、摔倒受伤)时,要立即向老师、家长或其他可信赖的成人求助,不擅自行动。

相关问答FAQs

Q1:雨雪天幼儿不愿穿防滑鞋怎么办?
A:可通过“游戏引导法”激发幼儿兴趣,例如将防滑鞋比作“小汽车的好帮手”,告诉幼儿“穿上了这双鞋,小脚丫就不会在‘滑滑冰’的路上摔跤啦”;或让幼儿参与选择自己喜欢的防滑鞋款式,增强主动性,家长和教师需以身作则,共同示范正确穿戴,逐步培养幼儿的习惯。

Q2:如何在雨雪天帮助幼儿区分安全与危险区域?
A:采用“标识+情景”结合的方式:在教室或活动区设置“安全区”(如铺地毯的区域)和“危险区”(如模拟湿滑地面的区域),用不同颜色或图片标识;通过故事《小兔子的雨雪天》,让幼儿跟随主人公“小兔子”一起寻找安全路线,如“避开结冰的小池塘,走铺着石子的小路”,在互动中加深对危险区域的认知。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