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昌黎县教育局最新政策啥内容?对升学就业有啥影响?

昌黎县教育局最新政策

昌黎县教育局最新政策

近年来,昌黎县教育局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出台了一系列涵盖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校园安全等多个领域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的出台旨在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公平,为全县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深化基础教育改革,推进优质均衡发展

优化学校布局规划

为解决“乡村弱、城镇挤”的问题,昌黎县教育局结合县域人口流动趋势,制定了《昌黎县中小学幼儿园布局规划(2025-2027年)》,规划明确,未来五年将投入资金5亿元,新建、改扩建学校12所,新增学位6000个,重点在农村地区新建3所标准化小学,在县城核心区域扩建2所初中,并优化5所乡镇寄宿制学校办学条件,逐步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

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

教育局严格落实“双减”要求,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严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组织任何形式的招生考试,实行“阳光分班”;建立作业公示制度和课后服务保障机制,确保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全县中小学课后服务覆盖率达到100%,开设科技、艺术、体育等特色课程200余门,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

加强学前教育普及普惠

针对学前教育资源不足问题,昌黎县实施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计划到2025年,公办幼儿园在园儿童占比达到60%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0%,已完成4所公办幼儿园新建项目,并对12所民办幼儿园进行普惠性转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降低家庭育儿成本。

强化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经济发展

优化职业教育专业设置

围绕昌黎县葡萄酒、海洋经济、特色农业等主导产业,教育局推动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调整专业结构,增设葡萄酒酿造、海水养殖、农产品加工等特色专业,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秦皇岛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合作,开展“3+2”中高职贯通培养,为学生提供多元化升学路径。

深化校企合作模式

教育局建立“校企双元”育人机制,推动企业与职业学校共建实训基地,已与长城葡萄酒、地王酿酒等10家企业签订合作协议,投入2000万元建设现代化实训中心,年培养技能型人才1500人,推行“订单班”培养模式,学生毕业后可直接进入合作企业就业,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

完善教师招聘与培养机制

为解决教师队伍结构性缺编问题,昌黎县教育局实施“人才强教”工程,2025年计划招聘教师200名,重点向农村学校和紧缺学科倾斜,建立“县管校聘”管理改革,推动教师交流轮岗,促进优质师资均衡配置。

加大教师培训力度

教育局构建“国培—省培—县培—校培”四级培训体系,每年投入培训经费500万元,组织教师参加师德师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等专题培训,2025年,计划培训教师3000人次,重点提升农村教师教学能力,并评选县级骨干教师100名、学科带头人30名,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筑牢校园安全防线,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强化校园安全管理

教育局联合公安、消防等部门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行动,重点对校舍建筑、消防设施、食堂卫生等进行全面检查,建立问题台账,限期整改,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在全县中小学安装智能监控系统,实现校园安全无死角。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针对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教育局要求全县中小学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干预机制,定期开展心理健康筛查和辅导活动,2025年计划覆盖学生5万人次。

教育经费保障与管理

为确保政策落实,昌黎县教育局优化教育经费支出结构,2025年教育经费预算达到8亿元,重点向农村学校、薄弱环节倾斜,建立经费使用监管机制,通过信息公开、审计监督等方式,确保资金使用规范高效,以下是2025年教育经费重点投向表:

项目类别 资金投入(万元) 占比
学校建设与改造 30000 5%
教师工资与培训 25000 25%
课后服务与素质教育 15000 75%
校园安全与设施 6000 5%
其他 4000 5%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昌黎县教育局如何保障“双减”政策下学生的学习效果?
解答:昌黎县教育局通过“提质增效”与“个性发展”双管齐下保障学习效果,加强课堂教学改革,推行“高效课堂”模式,提高课堂效率;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开设学科辅导、兴趣小组、社会实践等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建立家校协同机制,通过家长会、线上平台等方式,引导家长树立科学教育观念,避免“校内减负、校外增负”。

问题2:农村学生如何享受优质教育资源?
解答:昌黎县教育局通过“三个强化”推动优质资源向农村延伸,一是强化“互联网+教育”,建设县域教育专网,实现城乡学校优质课程资源共享;二是强化教师交流,每年选派100名县城优秀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教,同时组织农村教师到县城学校跟岗学习;三是强化标准化建设,为农村学校配备智慧黑板、实验仪器等现代化教学设备,缩小城乡办学差距。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