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江苏2025年中小学教育政策有哪些新变化?家长必看!

江苏中小学生教育政策近年来持续深化,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升教育质量为核心,围绕课程改革、素质教育、均衡发展等多个维度推出系列举措,构建了覆盖基础教育全链条的政策体系。

江苏中小学生教育政策

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强化核心素养培育

江苏省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结合地方实际推进课程创新,在义务教育阶段,推行“双减”政策,严控作业总量和时长,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三至六年级书面作业完成时间不超过60分钟,初中不超过90分钟,丰富课后服务内容,提供科普、文体、艺术等多样化活动,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高中阶段则深化新高考改革,推行“选课走班”制度,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帮助学生科学规划学业与生涯。

为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江苏省实施“课堂革命”行动,推广项目式学习、跨学科主题教学等模式,强化实验教学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融合,在科学、数学等学科中引入探究式学习,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江苏省坚持“五育并举”,将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德育方面,开展“红色基因代代传”主题活动,利用地方红色资源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体育方面,保证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小时体育活动时间,推广“一校一品”体育特色项目;美育方面,实施艺术素质测评,将书法、绘画、戏曲等纳入课程体系;劳动教育方面,设立劳动周,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劳动、家务劳动和社会实践。

江苏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要求中小学建立心理辅导室,配备专职心理教师,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普查和团体辅导,帮助学生缓解学习压力,培养积极心态。

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与校际差距

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江苏省实施“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工程”,加大对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的投入,改善办学条件,通过“城乡学校结对”“集团化办学”等模式,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2025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超过85%。

在特殊教育方面,江苏省完善“特教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的保障体系,保障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的权利,关注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提供生活补助和学习支持。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专业素养

江苏省通过“苏教名家”培养计划、教师发展中心建设等举措,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实施“县管校聘”改革,推动教师合理流动,优化师资配置,提高教师待遇,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吸引和稳定优秀人才从教。

教育信息化与数字化转型

江苏省加快推进“智慧教育”建设,建成覆盖全省的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动优质数字资源向农村和薄弱学校倾斜,在中小学普及“智慧课堂”应用,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实现个性化学习辅导,提升教学效率。

相关问答FAQs

问:江苏省“双减”政策实施后,如何保障学生课后服务质量?
答:江苏省通过“政府主导、学校主体、社会参与”的模式,丰富课后服务内容,学校提供基础托管服务,安排教师辅导学生完成作业;同时引入校外优质资源,开展科普、艺术、体育等兴趣小组活动,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教育部门还建立课后服务质量评价机制,确保服务规范、安全、有效。

问:江苏省如何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答:江苏省通过多项举措推进城乡教育均衡: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二是实施“城乡学校结对”“集团化办学”,推动优质学校与农村学校资源共享;三是完善教师交流机制,鼓励骨干教师到农村学校任教;四是利用信息化手段,建设“空中课堂”,让农村学生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