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提纲

宣传教育的重要意义
党和国家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础性工程,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实现共同繁荣发展的关键举措,当前,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加强民族政策宣传教育,有助于引导各族群众深刻认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核心理念,增强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凝聚磅礴力量。
宣传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党的民族理论创新成果
重点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十二个必须”的核心要义,深刻阐释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意义,系统讲解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引导各族群众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二)党的民族政策法规体系
全面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法律法规,解读党的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基本政策,通过典型案例,展示民族政策在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实践成效,增强各族群众对政策的理解和认同。
(三)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月”“中华民族一家亲”等主题活动,宣传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传统和现实成就,通过讲述民族团结故事、展示中华文化魅力,引导各族群众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守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
(四)共同繁荣发展实践
聚焦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对口支援等重大举措,宣传党和国家支持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红利和实际成果,通过数据对比和案例分享,展示民族地区经济持续增长、民生不断改善、文化繁荣发展的生动局面,激发各族群众共同奋斗的积极性。
宣传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分层分类精准施教
针对党员干部、青少年、宗教界人士、企业员工等不同群体,制定差异化宣传方案,对党员干部强化政策理论培训,对青少年开展主题教育和实践体验,对基层群众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确保宣传教育全覆盖、有实效。
(二)创新载体丰富形式
综合运用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平台,打造“线上+线下”立体宣传矩阵,通过短视频、动漫、H5等新媒体产品增强吸引力,依托博物馆、纪念馆、社区文化中心等阵地开展沉浸式宣传,鼓励创作民族团结主题文艺作品,让政策宣传更具感染力和传播力。
(三)融入日常常态推进
将民族政策宣传教育纳入国民教育、干部培训、社会宣传体系,融入精神文明创建、法治宣传教育、基层社会治理等日常工作,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宣传教育从“集中活动”向“常态化浸润”转变,确保政策精神深入人心。
保障措施与成效评估
(一)强化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要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将宣传教育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统筹统战、宣传、教育、民宗等部门资源,形成工作合力,加强经费保障,建强宣传队伍,为宣传教育提供坚实支撑。
(二)健全考核机制
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将宣传教育成效纳入民族团结进步创建考核、精神文明测评等内容,通过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方式,定期评估群众知晓率和认同感,及时调整优化宣传策略。
(三)注重成果转化
推动宣传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针对群众关心的就业、教育、医疗等问题,宣传政策落实举措,让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政策带来的实惠,通过宣传教育凝聚共识,转化为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实际行动。
相关政策宣传要点(简表)
| 政策领域 | 宣传重点 | |
|---|---|---|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 保障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促进民族地区发展 | 自治地方的设立、自治机关的职权、国家对民族地区的支持政策 | 
| 少数民族权益保障 | 保障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自由,促进各民族平等发展 | 法律法规对少数民族权益的具体规定,国家在文化保护、人才培养等方面的举措 | 
| 民族团结进步创建 | 推动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 | 创建活动的目标、任务和典型案例,社会各界参与民族团结进步的方式途径 |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为什么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开展民族政策宣传教育?
解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纲”,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的根本保障,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命运共同体,只有同心同向、携手奋斗,才能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这有助于从根本上防范民族领域风险隐患,凝聚起攻坚克难的强大合力。  
问题2:如何确保民族政策宣传教育贴近群众、取得实效?
解答:一是坚持“接地气”,用群众听得懂的语言、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避免“照本宣科”;二是注重“解难题”,将政策宣传与解决群众实际需求相结合,让群众感受到政策温度;三是强化“互动性”,通过座谈交流、文艺活动、志愿服务等方式,吸引群众主动参与;四是建立“反馈机制”,及时收集群众意见建议,不断优化宣传内容和方式,确保宣传教育真正入脑入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