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残疾人教育政策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保障残疾人平等享有教育的权利,促进其全面发展和社会融合,近年来,四川省深入贯彻落实《残疾人教育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构建了覆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高等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的残疾人教育服务体系,形成了“特教学校+普通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的多元化办学模式,为残疾人教育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和实践支撑。

政策体系与发展目标
四川省残疾人教育政策以“公平、普惠、融合”为核心,明确了“到2025年,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97%以上,非义务教育阶段教育规模显著扩大,教育质量全面提升”的发展目标,政策框架包括《四川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四川省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实施方案》等文件,从经费投入、师资建设、课程改革、条件保障等多个维度系统推进残疾人教育发展,强调“一人一案”精准施策,针对不同类型和残疾程度的残疾学生,提供个性化教育支持,确保教育机会均等。
多阶段教育体系的构建
义务教育:巩固普及成果,提升教育质量
义务教育是残疾人教育的重点,四川省通过“特教学校+随班就读+送教上门”三种方式,保障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接受教育,特教学校方面,全省已建成特教学校128所,覆盖21个市(州),开设盲、聋、智障等多类教育课程,配备专业康复设备和资源教室,随班就读方面,推行“普特融合”模式,在普通学校建立资源教室,配备特教教师,为残疾学生提供随班就读支持,送教上门则针对重度残疾学生,由特教学校或普通学校教师定期上门提供教育服务,确保“一个都不能少”。
学前与高中阶段教育:强化衔接与拓展
为促进残疾学生早期干预和持续发展,四川省大力发展学前教育,鼓励特教学校、普通幼儿园开设特教班,目前全省已有200余所幼儿园接收残疾儿童,高中阶段教育则注重与职业教育衔接,支持特教学校举办中等职业教育,开设电子商务、康复技术等专业,提升残疾学生的就业能力,推动普通高中招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学生,完善升学通道。
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赋能终身发展
四川省通过高校招生倾斜政策,保障残疾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省内多所高校设立了无障碍设施,并开设特殊教育相关专业,培养特教人才,职业教育方面,实施“残疾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依托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开展订单式培训,2025年全省培训残疾人超2万人次,就业率达85%以上。
保障措施与支持体系
经费与师资保障
四川省建立了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特教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按普通学校的8倍拨付,随班就读学生按特教学校标准执行,实施“特教教师公费定向培养计划”,每年培养特教教师500余人,并开展全员培训,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截至2025年,全省特教教师持证上岗率达98%。
条件支持与融合发展
在硬件设施方面,全省特教学校和随班就读学校无障碍设施覆盖率达95%以上,配备辅助器具、康复器材等资源,在融合教育方面,推动建立“医教结合”“康教结合”机制,联合医疗机构为残疾学生提供康复服务,促进其身心发展,通过“特殊教育宣传周”等活动,营造包容的社会氛围,减少歧视与偏见。
政策成效与未来展望
经过多年发展,四川省残疾人教育成效显著: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从2025年的85%提升至2025年的96.8%,残疾学生高等教育录取人数年均增长12%,职业教育就业率持续保持在80%以上,四川省将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特殊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广“互联网+特教”模式,同时深化产教融合,提升残疾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推动残疾人教育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
相关问答FAQs
Q1:四川省如何保障重度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权利?
A1:针对重度残疾儿童,四川省主要实施“送教上门”服务,由特教学校或普通学校教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教育方案,每周定期上门提供1-2次教育服务,内容包括生活自理能力训练、文化知识学习、康复指导等,同时纳入学籍管理,确保教育质量和过程可追溯,部分地区还通过远程教育平台,为重度残疾学生提供线上教学支持。
Q2:普通学校随班就读有哪些支持措施?
A2:普通学校随班就读的支持措施包括:①资源教室建设,配备特教教师、辅助设备和康复器材;②“一人一案”教育计划,针对残疾学生特点调整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③师资培训,普通学校教师需接受特教专业知识培训,掌握融合教育技能;④同伴互助机制,组织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促进残疾学生融入集体,教育部门还对随班就读学生提供交通补贴、免费教材等支持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