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红十字会急救常识2025年最新版,这些关键技能你掌握了吗?

红十字会的急救常识是每个人都应掌握的重要技能,它能在意外发生时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以下从基本急救原则、常见场景处理、急救包配置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红十字会的急救常识

基本急救原则

  1. 确保安全:施救前先评估现场环境,确保自身和伤者安全,避免二次伤害,触电现场需切断电源,火灾中需先转移伤者至通风处。
  2. 快速判断:通过“意识-呼吸-脉搏”三步判断伤者状态,无意识且无呼吸时立即启动心肺复苏(CPR)。
  3. 优先处理致命伤:大出血、呼吸道阻塞、严重骨折等危及生命的伤情需优先处理。
  4. 及时求助:在实施急救的同时,立即拨打急救电话(中国120),清晰说明地点、伤者情况和症状。

常见急救场景处理

(一)心肺复苏(CPR)与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

  • 适用情况:心脏骤停(无意识、无呼吸、无脉搏)。
  • 操作步骤
    1. 胸外按压:双手交叉,掌根置于胸骨中下段,垂直向下按压,深度5-6厘米,频率100-120次/分钟。
    2. 人工呼吸:捏住伤者鼻孔,口对口吹气1秒,观察胸廓起伏。
    3. AED使用:开机后按语音提示贴电极片(“白右上,红左下”),分析心律后除颤,避免接触伤者。
  • 比例:30次按压配合2次吹气,直至专业人员到达或伤者恢复呼吸。

(二)创伤急救

  1. 止血

    • 直接压迫法:用无菌纱布或干净毛巾按压伤口止血。
    • 加压包扎法:在伤口覆盖敷料后用绷带加压包扎,注意松紧适度。
    • 止血带法:用于四肢大出血,用宽橡皮带在伤口近心端10厘米处绑扎,标注时间,每1小时放松1次(每次1-2分钟)。
  2. 包扎

    • 三角巾包扎:适用于头部、肩部等部位,例如头部受伤时将三角巾底边折叠约两指宽,置于前额,两角经耳后系于枕部。
    • 绷带包扎:螺旋包扎法适用于肢体粗细均匀部位,“8”字包扎法适用于关节处。
  3. 骨折固定

    • 原则:固定骨折部位上下关节,避免移动。
    • 材料:使用夹板、木棍或硬纸板,与肢体间垫软布,绷带以“8”字固定,注意观察肢体血液循环。

(三)意外伤害处理

伤害类型 处理方法
烧烫伤 立即用流动冷水冲洗15-20分钟,避免涂抹牙膏、酱油等,小面积烫伤用无菌纱布覆盖后送医。
气道异物梗阻 采用海姆立克法:站在伤者身后,双臂环抱其腰部,一手握拳抵住上腹部(肚脐上方),另一手握拳快速向上冲击,直至异物排出。
中暑 迅速将伤者转移至阴凉处,解开衣物,用湿毛巾擦拭身体降温,补充含盐分饮品,严重者需补液送医。

家庭急救包配置建议

家庭急救包应定期检查,确保物品在有效期内,基本配置包括:

  • 敷料类:无菌纱布、创可贴、绷带、三角巾、医用胶带。
  • 消毒类:碘伏棉棒、酒精棉片、消毒湿巾。
  • 工具类:体温计、剪刀、镊子、一次性手套、手电筒。
  • 药品类:退烧药、止泻药、抗过敏药、硝酸甘油(心血管患者)。
  • 其他:急救手册、紧急联系人卡片、AED(如有条件)。

注意事项

  1. 避免错误操作:对骨折患者进行盲目复位,或对烧伤患者涂抹有色物质。
  2. 心理支持:急救过程中保持冷静,通过语言安抚伤者情绪,减少其恐慌。
  3. 后续观察:即使症状缓解,也需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相关问答FAQs

Q1:普通人需要参加专业的急救培训吗?
A1:建议参加,虽然急救知识可通过资料学习,但专业培训能提供实操机会,教授正确手法和细节处理,例如CPR的按压深度、AED电极片贴放位置等,提高急救成功率,红十字会等机构常开设急救课程,公众可积极报名参与。

Q2:急救过程中担心法律责任怎么办?
A2: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因自愿实施紧急救助行为造成受助人损害的,救助人不承担民事责任,这一“好人法”条款鼓励公众在紧急情况下大胆施救,无需过度担心法律责任,前提是急救行为需符合操作规范,避免故意或重大过失。

掌握急救常识不仅是对他人生命的负责,也是提升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途径,希望每个人都能了解并实践这些知识,让“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成为社会共识。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