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四川省高度重视幼儿教育事业发展,将其纳入全省教育现代化和民生保障重点工程,通过一系列政策举措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从资源供给到质量提升,从普惠保障到队伍建设,四川省幼儿教育政策体系逐步完善,为全省幼儿健康成长奠定了坚实基础。

扩大普惠资源,破解“入园难”“入园贵”问题
针对学前教育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突出问题,四川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原则,多渠道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
- 公办园建设提速: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公办幼儿园增量工程”,将公办园建设纳入城乡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设施统一规划,2025-2025年,全省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1200余所,新增学位超20万个,重点向农村地区、城市薄弱区域倾斜,逐步实现“一乡镇一公办”“一街道一公办”目标。
- 普惠性民办园扶持:通过购买服务、租金补贴、派驻公办教师等方式,引导和支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全省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86.5%,其中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2%,有效缓解了“民办园贵、公办园少”的矛盾。
- 小区配套园治理:开展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专项整治,要求配套园与住宅项目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确保办成公办园或普惠性民办园,全省累计治理配套园800余所,新增普惠学位12万个。
强化经费保障,建立长效投入机制
为保障学前教育可持续发展,四川省构建了“财政投入为主、家庭合理分担、社会力量支持”的多元投入机制。
- 财政投入持续加大:省级财政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对贫困地区、民族地区倾斜支持,市、县两级落实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目前全省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基准线为每生每年600元,普惠性民办园按公办园50%标准给予补助,2025年,全省学前教育财政投入达280亿元,较2025年增长65%。
- 资助政策全覆盖: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残疾儿童等群体给予保教费减免和生活费补助,年资助幼儿超20万人次,确保“不让一个孩子因贫失学”。
- 收费管理规范化:制定《四川省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明确公办园实行政府定价,普惠性民办园实行政府指导价,严格规范收费项目和标准,严禁收取与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捐资助学费等,切实减轻家庭教育支出负担。
提升保教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川省以“游戏化教学”为核心,推动幼儿园内涵发展,纠正“小学化”倾向,全面提升科学保教水平。
- 课程改革深化:印发《四川省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强调以幼儿为中心,开发本土化游戏课程,如“川剧启蒙”“巴蜀文化体验”等特色活动,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生活中成长。
- “小学化”治理常态化:严禁幼儿园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开展“小学化”专项督查,对违规机构严肃整改;同时推进“幼小衔接”试点,建立幼儿园与小学联合教研机制,帮助幼儿平稳过渡。
- 保教质量监测:建立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从环境创设、师幼互动、安全卫生等8个维度进行年度评估,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开,倒逼幼儿园提升办园质量,全省一级幼儿园达1500余所,优质学位覆盖率达45%。
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师资基础
教师是提升保教质量的关键,四川省通过“培养、培训、保障”三措并举,建设专业化幼儿教师队伍。
- 培养规模扩大:全省20余所高校开设学前教育专业,年培养专科以上毕业生1.2万人;实施“农村幼儿教师定向培养计划”,每年招收5000名本土化定向生,毕业后回乡镇幼儿园服务。
- 培训体系完善:建立省、市、县三级培训网络,每年培训幼儿教师5万人次,重点提升教师游戏组织、特殊儿童教育等能力;实施“名师工作室”项目,培养省级骨干教师500名、市级骨干2000名。
- 待遇保障落实:出台《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公办园教师编制标准,通过“员额制”“同工同酬”等方式解决非在编教师待遇问题;将普惠性民办园教师纳入教师培训、职称评审体系,教师月平均工资达当地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80%以上。
筑牢安全防线,守护幼儿健康成长
安全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底线,四川省构建“人防+技防+制度防”三位一体安全体系,确保幼儿在园安全。
- 安全管理标准化:落实幼儿园安全主体责任,建立“日巡查、周检查、月排查”制度,重点整治食品卫生、消防设施、校车安全等隐患;全省98%的幼儿园实现“一键报警”系统全覆盖,与公安部门联网联动。
- 健康保障强化:严格执行晨午检、因病缺勤追踪制度,每半年开展幼儿健康体检;落实“营养改善计划”,为农村幼儿提供免费午餐,确保膳食营养均衡。
- 应急管理规范化:制定《幼儿园突发事件应急预案》,每学期开展防踩踏、防震、防溺水等应急演练,提升师生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
特殊群体关爱,促进教育公平
针对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四川省实施精准帮扶,保障平等受教育权利。
- 留守儿童关爱:在农村幼儿园建立“亲情驿站”,配备视频电话、图书玩具等设施,定期开展心理辅导;实施“代理家长”制度,由教师、志愿者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年服务超10万人次。
- 残疾儿童融合教育:推进特殊教育学校附设幼儿园、普通幼儿园特教班建设,全省建立特殊教育资源教室300余个,残疾儿童入园率达92%,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表:四川省学前教育发展核心指标(2025年)
| 指标名称 | 数值 | 较2025年增长 |
|---|---|---|
| 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 5% | 2个百分点 |
| 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 | 52% | 15个百分点 |
| 学前三年毛入园率 | 3% | 5个百分点 |
| 专科以上教师占比 | 78% | 22个百分点 |
| 生均公用经费(公办园) | 每生每年600元 | 100% |
相关问答FAQs
问:四川省如何保障普惠性民办园的办园质量?
答:四川省通过“三位一体”措施保障普惠性民办园质量:一是严格准入门槛,将办园条件、师资资质等作为普惠性认定的核心标准;二是加强过程监管,定期开展保教质量评估,评估结果与财政补贴挂钩;三是支持教师培训,将普惠性民办园教师纳入省级培训计划,提升专业能力,确保普惠性与质量并重。
问:针对农村地区幼儿教育,四川省有哪些专项政策?
答:四川省实施“农村学前教育推进计划”,包括:一是加大财政投入,按生均每年800元标准对农村公办园给予公用经费补助;二是推进“一村一幼”建设,在偏远山区、民族地区设立村级幼教点,配备“一村一幼”辅导员;三是开展“对口帮扶”,组织城市优质幼儿园与农村幼儿园结对,通过送教下乡、跟岗培训等方式提升农村园保教水平,确保农村幼儿“有园上、上好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