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义务教育惠民政策

政策背景与意义
义务教育是教育事业的基石,关乎国家未来和民族希望,云南省作为我国西南边疆多民族省份,始终把义务教育发展摆在优先位置,通过一系列惠民政策着力解决“上学难、上学贵”问题,保障每个孩子公平接受教育的权利,近年来,云南省结合边疆地区实际,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让义务教育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群众,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核心惠民政策内容
(一)免除学杂费与免费提供教科书
云南省全面免除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涵盖公办和民办学校所有学生,为所有学生免费提供国家规定课程的教科书,包括语文、数学、英语等主科及音乐、美术等副科教材,部分贫困地区还免费提供地方课程教材,政策实施以来,每年减轻家庭经济负担超10亿元,确保“一个都不能少”的入学承诺落到实处。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补助
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云南省建立了“两免一补”资助体系(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补生活费),补助标准分为寄宿生和非寄宿生:寄宿生小学生每年每人1000元、初中生1250元;非寄宿生小学生每年每人500元、初中生625元,资金通过“一卡通”直接发放到学生家长账户,确保精准资助,2025年,全省累计资助困难学生超120万人次,覆盖所有脱贫家庭学生、易返贫致贫家庭学生等特殊群体。
(三)营养改善计划覆盖农村义务教育学生
为改善农村学生营养状况,云南省全面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农村学生提供免费营养午餐,补助标准为每生每天5元(全年按200天计算),资金用于提供牛奶、鸡蛋、肉蛋奶等营养食品,截至2025年,该计划覆盖全省16个州(市)的129个县(市、区),惠及农村学生超400万人,有效降低了农村学生营养不良发生率,提升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四)特殊群体教育保障政策
- 留守儿童关爱:建立留守儿童台账,落实“一对一”帮扶机制,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活关怀,改善寄宿制学校条件,确保留守儿童“有人管、有人爱”。
- 残疾儿童少年入学:实施“一人一案”教育安置,通过随班就读、特教学校就读、送教上门等方式保障残疾儿童接受义务教育,2025年全省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7.5%。
-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简化入学流程,保障“两为主”(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政策落实,确保随迁子女与本地学生享受同等教育待遇。
(五)教育经费保障机制
云南省建立了“中央引导、省级统筹、市县落实”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确保财政一般公共教育支出只增不减,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增长,2025年,全省义务教育阶段生均公用经费标准为:小学每生每年650元,初中每生每年850元,对寄宿制学校、农村小规模学校等给予额外补助,缩小城乡、校际差距。
政策实施成效
通过持续落实惠民政策,云南省义务教育取得显著成效:
- 入学率全面提升:2025年全省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8%,初中毛入学率达110.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 教育公平不断推进:城乡、区域、校际差距显著缩小,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实现全覆盖,部分州(市)通过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督导评估。
- 群众获得感增强:家庭经济负担大幅减轻,营养改善计划让学生“吃得饱、吃得好”,特殊群体教育权益得到充分保障,群众对教育的满意度持续提升。
下一步,云南省将继续聚焦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重点推进以下工作:一是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改善农村学校办学条件;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三是深化“双减”政策落实,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四是推进智慧教育建设,促进教育数字化转型,让边疆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云南省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如何申请生活补助?
解答:学生家长可向所在学校提交申请表及相关证明材料(如低保证、扶贫手册等),学校审核公示后报县级教育部门复核,通过后由财政部门直接将补助资金发放至家长“一卡通”账户,每年9月集中申请,学期内动态调整。
问题2:营养改善计划的食品安全如何保障?
解答:云南省建立了严格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实行“六统一”(统一招标采购、统一配送、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储存加工、统一食用台账、统一应急处置),学校配备专职营养师,定期开展食品抽检和家长监督,确保学生饮食安全营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