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市教育局借读政策6是一项针对非户籍常住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重要规定,旨在保障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平等享受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和谐,该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以“合法稳定居住、合法稳定就业”为核心条件,结合区域教育资源承载能力,为随迁子女入学提供了清晰的路径,以下从政策背景、适用条件、办理流程、区域差异及保障措施等方面进行详细解读。

政策背景与意义
随着广州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非户籍人口涌入城市,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日益凸显,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及广东省相关政策,广州市教育局逐步完善借读政策,通过规范入学条件、优化审核流程、动态调整学位供给,确保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应入尽入”,这一政策不仅体现了城市包容性,也为随迁子女融入城市生活奠定了教育基础,助力广州建设更具温度的民生之城。
政策适用对象与核心条件
借读政策6主要适用于持有广州市有效居住证的非户籍适龄儿童、少年,其父母或其他法定监护人需同时满足以下基本条件:
-
合法稳定居住条件
- 监护人在广州市具有合法稳定住所,持有房产证或有效租赁合同(租赁需登记备案,且房屋用途为住宅)。
- 居住证须在有效期内,且累计满一定年限(部分区域要求连续满3年及以上,具体以当年政策为准)。
-
合法稳定就业条件
- 监护人在广州市合法就业并缴纳社会保险(含基本养老和医疗保险),需连续缴纳满一定年限(通常为3年及以上,社保缴纳单位与劳动合同一致)。
- 若为个体工商户或企业股东,需提供有效的营业执照及纳税证明。
-
年龄与学籍要求
- 适龄儿童需年满6周岁(当年8月31日前出生),且未接受过义务教育;初中生需为小学应届毕业生。
- 非广州市户籍的应届小学毕业生,可凭学籍证明申请初中借读。
注:具体年限要求可能因区域(如天河、越秀、番禺等)及年度政策调整而变化,建议以当年《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招生工作指导意见》为准。
办理流程与所需材料
借读申请遵循“网上报名、材料审核、统筹安排”的原则,具体流程如下:
网上报名
- 时间:通常为每年5月(具体日期以市教育局公布为准)。
- 方式:登录“广州市义务教育学校招生报名系统”,填写学生基本信息、监护人居住证及社保情况等,并上传相关证明材料扫描件。
材料审核
- 线上初审:报名系统自动核验居住证、社保等数据,若信息一致则进入下一步;若信息不全或存疑,需补充材料。
- 线下复核:监护人需到实际居住地所属的街道或区教育局指定点进行现场核验,提交以下材料:
- 监护人及学生户口簿、身份证、居住证(原件及复印件);
- 监护人劳动合同或营业执照、社保缴纳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 房产证或租赁备案证明(原件及复印件);
- 儿童预防接种证、小学毕业证(升初中者提供)等。
统筹安排学位
- 审核通过后,由区教育局根据“人户一致优先、积分排序”原则,统筹安排到公办学校或政府补贴的民办学校,若公办学位不足,则安排至有空余学位的民办学校,政府按规定给予学位补贴。
重要提示:材料造假者将被取消入学资格,并纳入个人诚信档案。
区域差异与动态调整
广州市11个区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借读政策的执行细则存在一定差异。
- 中心城区(如越秀、天河):学位紧张,对居住证、社保年限要求较高(通常需满5年),且优先满足“人户一致”学生;
- 外围城区(如花都、从化):学位相对充裕,年限要求可能放宽至2年,部分区域试行“积分入学”与“直接入学”并行。
政策会根据每年学位供给情况动态调整,2025年广州新增义务教育学位6.2万个,其中非户籍学生占比约40%,通过新建学校、改扩建校区等方式缓解学位压力。
政策保障与配套措施
为确保借读政策落地,广州市教育局采取了多项保障措施:
- 财政支持:2025年投入超50亿元用于民办学位补贴,对符合条件的随迁子女按每生每年5000-10000元标准发放补助。
- 师资均衡:推进“教师轮岗制”,将优质学校教师派至薄弱学校,提升借读学校教学质量。
- 权益保障:随迁子女与户籍学生同等享受免学杂费、免费教科书等政策,并可参与评优评先、体育竞赛等活动。
相关问答FAQs
Q1:非广州市户籍的港澳台籍子女是否适用借读政策6?
A:港澳台籍子女入学适用《广州市港澳台居民子女义务教育入学管理办法》,需提供港澳台居民居住证或港澳居民来往内地通行证/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以及监护人在穗就业或居住证明,流程与借读政策类似,但单独划拨学位资源,不占用非户籍子女积分入学名额。
Q2:如果居住证或社保缴纳年限不满足要求,是否有其他入学途径?
A:若年限不达标,可尝试以下方式:(1)积分入学:通过“广州市来穗人员积分制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累计积分(如学历、技能、社保等),达到所在区最低分数线可申请学位;(2)民办学校自主招生:选择有空余学位的民办学校,按学费标准全额缴费入学,部分优质民办学校需通过面谈筛选,建议提前咨询区教育局,了解区域具体补充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