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幼儿园防冠状病毒2025最新常识有哪些?家长必看!

幼儿园防冠状病毒小常识

幼儿园防冠状病毒小常识

幼儿园是孩子们集体生活的重要场所,由于幼儿年龄小、抵抗力较弱,容易成为病毒传播的高风险区域,在新型冠状病毒常态化防控背景下,幼儿园需严格落实各项防护措施,同时帮助孩子们建立良好的卫生习惯,以下从日常防护、环境管理、应急处理及家园共育四个方面,详细介绍幼儿园防冠状病毒的小常识。

日常防护: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

  1. 正确洗手
    教育幼儿使用“七步洗手法”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外出归来、接触公共物品后,需用流动水和肥皂(或洗手液)彻底清洁双手,洗手时间不少于20秒,幼儿园可在洗手池旁张贴卡通洗手步骤图,帮助幼儿记忆。

  2. 科学佩戴口罩
    在疫情高发期或室内人员密集场所,应指导幼儿正确佩戴口罩,确保口罩完全遮盖口鼻,并避免触摸口罩外侧,对于年龄过小的幼儿,需由老师协助检查佩戴是否规范。

  3. 保持社交距离
    活动时,引导幼儿之间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避免近距离接触,可采用地面标识、分区活动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距离”的概念。

  4. 健康监测
    每日入园前,需对幼儿进行体温检测和健康状况问询,发现有发热、咳嗽、乏力等症状者,应立即通知家长并就医,切勿带病入园。

环境管理:营造安全卫生的园所环境

  1. 通风消毒
    每日至少开窗通风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教室、玩具、餐具、门把手等高频接触物体表面,需用含氯消毒剂(如84消毒液)每日擦拭消毒,浓度严格按说明书配制,避免对幼儿造成刺激。

  2. 垃圾分类处理
    设置“废弃口罩专用垃圾桶”,并每日清理消毒,其他垃圾需分类投放,避免病毒通过垃圾传播。

  3. 减少聚集活动
    尽量避免大型集会、亲子活动等聚集性场合,可采取分时段、分批次开展活动,降低交叉感染风险。

  4. 物资储备
    幼儿园需储备充足的口罩、消毒液、洗手液、体温计等防疫物资,并定期检查保质期,确保应急使用。

应急处理:建立快速响应机制

  1. 疑似病例处置
    若在园期间发现幼儿出现疑似症状,应立即将其转移至隔离室,由专人看护,并通知家长及时就医,对该幼儿所在班级进行终末消毒,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健康追踪。

  2. 信息上报
    一旦确诊或疑似病例,需第一时间向属地疾控部门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报告,配合流行病学调查,不隐瞒、不拖延。

  3. 心理疏导
    疫情可能引发幼儿的焦虑情绪,老师需通过绘本、游戏等方式,帮助幼儿理解病毒防护知识,缓解紧张心理。

家园共育:形成防护合力

  1. 加强沟通
    幼儿园需通过家长群、公众号等渠道,及时向家长传达防疫政策和园所措施,同时了解幼儿在家健康状况,实现家园信息互通。

  2. 指导家庭防护
    提醒家长接送幼儿时佩戴口罩,避免聚集交谈;家庭中也要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共同为幼儿营造安全的生活环境。

  3. 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家长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锻炼,增强免疫力。

防护措施一览表

环节 具体措施
个人卫生 勤洗手、正确佩戴口罩、不随地吐痰、不用手触摸口鼻眼。
环境清洁 每日通风3次,物体表面消毒,垃圾分类处理。
健康监测 晨检午检,体温异常者及时隔离并通知家长。
活动管理 减少聚集,保持社交距离,分时段开展活动。
应急处理 疑似病例隔离上报,终末消毒,密切接触者追踪。

FAQs

问1:幼儿在园期间是否需要全程佩戴口罩?
答:根据当前防疫要求,幼儿在户外活动、通风良好的环境下可以不佩戴口罩;但在室内人员密集场所或疫情高发期,建议规范佩戴口罩,具体执行需结合当地政策和园所实际情况。

问2:如果班级有幼儿确诊,其他家长应如何配合?
答:家长需保持冷静,积极配合疾控部门和园所的流调工作,按要求进行核酸检测和健康监测,关注孩子的身体状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避免带幼儿前往公共场所,减少交叉感染风险。

通过以上措施,幼儿园可有效降低冠状病毒传播风险,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家园携手,共同守护孩子的健康防线。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