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苑双语网

当前部队岗哨安全教育存在哪些新风险点与应对策略?

部队岗哨安全教育是筑牢部队安全防线的第一道关口,事关人员生命、装备物资和军事目标安全,是部队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系统化、常态化的安全教育,能够有效提升岗哨人员的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确保哨位成为绝对安全的“前沿阵地”。

部队岗哨安全教育

岗哨安全教育的核心意义

岗哨作为部队内部安全管控的关键节点,其执勤质量直接影响部队整体安全形势,安全教育通过理论灌输、案例警示、技能培训等多种形式,使执勤人员深刻认识到“哨位无小事,事事连全局”的重要性,强化政治意识,确保岗哨人员在复杂环境中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坚决抵制各种渗透破坏活动;提升安全素养,使人员熟悉各类风险隐患的识别方法与处置流程,从源头上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日趋复杂和新型安全挑战的出现,岗哨安全教育已从传统的“防火、防盗、防破坏”向“防渗透、防袭击、防事故”多元化延伸,其战略地位愈发凸显。

岗哨安全教育的重点内容

(一)思想教育:筑牢忠诚警醒的思想防线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岗哨安全教育首先需强化政治理论学习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执勤人员树立“安全高于一切、责任重于泰山”的理念,通过学习条令条例、安全法规以及部队安全规章制度,使人员明确哨位职责与纪律要求;结合典型事故案例开展警示教育,剖析思想松懈、责任缺失导致的安全问题,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震慑力。

(二)技能培训:提升应急处置的专业能力

过硬的技能是确保安全的基础,岗哨安全教育需聚焦实战需求,系统培训以下核心技能:

  1. 警戒观察技能:掌握不同环境下的观察方法、可疑人员与车辆的识别特征,以及利用装备进行远程监控的技巧。
  2. 应急处突技能:包括遭遇暴力袭击时的自卫与反击、火灾爆炸事故的初期处置、突发疾病的紧急救助等,通过模拟演练提升人员协同作战能力。
  3. 装备操作技能:熟练掌握警用器械(如警棍、手铐)、监控设备、报警装置等装备的性能与使用方法,确保关键时刻“拉得出、用得上”。

(三)法规纪律:明确执勤行为的规范边界

岗哨执勤必须严格依法依规进行,教育内容需涵盖《中国人民解放军内务条令》《纪律条令》等法规中关于哨位职责、执勤礼仪、武器使用的规定,明确“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严禁擅离岗位、严禁无关人员靠近、严禁违规使用武器等,通过纪律约束杜绝随意性操作,避免因行为失范引发安全问题。

(四)风险辨识:构建全员参与的防控体系

安全隐患具有隐蔽性和复杂性,需培养人员主动辨识风险的意识,教育中应结合季节特点、任务性质和周边环境,系统梳理哨位可能存在的风险点,如下表所示:

风险类别 具体表现 防控措施
自然环境风险 恶劣天气(暴雨、大雪)影响视线,雷电天气损坏设备 配备防护装备,定期检查设备接地,设置警示标识
人为因素风险 无意靠近人员、可疑人员试探、内部人员思想波动 加强观察沟通,严格执行验证制度,建立心理疏导机制
技术设备风险 监控设备故障、报警系统失灵、通信信号中断 定期维护保养,配备备用设备,建立应急通信预案
管理制度风险 岗位交接不清、执勤记录不规范、应急预案不完善 完善交接流程,规范记录台账,定期组织应急演练

岗哨安全教育的实施路径

(一)常态化教育机制

将岗哨安全教育纳入部队年度训练计划,每周固定半天开展集中学习,每月组织一次专题研讨,每季度进行一次安全形势分析,通过“岗前1分钟提醒、岗中10分钟巡查、岗后30分钟总结”的日常模式,使安全意识融入执勤全过程。

(二)多元化教育手段

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线上利用军网、学习强军等平台推送安全知识、案例视频;线下通过邀请专家授课、组织参观警示教育基地、开展“安全哨兵”评比活动等,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运用VR技术模拟突发场景,让人员在沉浸式体验中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三)考核评估与持续改进

建立安全教育考核机制,通过理论考试、实操演练、现场提问等方式检验学习效果,考核结果与人员评优评先、岗位晋升挂钩,定期收集教育反馈,分析存在的问题,动态调整教育内容和方法,确保教育的实效性和时代性。

相关问答FAQs

问:岗哨安全教育中,如何有效提升执勤人员的应急处置能力?
答:提升应急处置能力需坚持“理论+实践”双轨并行,系统讲解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置原则、流程和注意事项,确保人员掌握理论知识;通过常态化模拟演练,如设置“人员强行闯入”“可疑物品处置”等场景,让人员在实战化环境中熟悉动作要领、协同配合和装备使用,演练后需及时复盘总结,查找不足,针对性强化薄弱环节,同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将经验教训转化为实际能力。

问:在恶劣天气条件下,岗哨安全教育应重点关注哪些内容?
答:恶劣天气条件下,岗哨安全教育需重点关注以下方面:一是自身安全防护,培训人员正确使用防寒、防雨、防滑等装备,避免发生冻伤、滑倒等意外;二是观察识别技巧,讲解雨雪、大雾等低能见度环境下的观察方法,利用声音、光线等辅助线索判断异常情况;三是设备使用与维护,指导人员检查监控设备、报警系统的运行状态,防止因天气导致设备故障;四是应急通信保障,确保在信号中断时能通过备用通信方式及时上报情况,明确紧急撤离或避险的路线与信号,确保人员与装备安全。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